适应新常态 展现新作为 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西岗”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西岗镇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以“建设滕州副中心城市、争当全省镇域经济发展排头兵”为目标,按照“镇村一体、产城互动、港园融合”的发展思路,纵深推进镇驻地中心城、西岗工业园、铁水联运港口“一城一园一港”发展战略,团结实干,积极作为,经济社会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6.8亿元,增长12.7%;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92亿元,增长10.8%。在全省200个省级示范镇考核中,我镇再次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同时,被列入全省7个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镇之一。
一、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
牢牢把握工业镇发展定位,坚持工业强镇、产业兴镇,依托枣矿集团等大企业,狠抓重点项目,培植骨干企业,壮大煤化工、精密铸造两大优势产业,全年实施和推进过亿元工业项目7个。投资1.5亿元的宏泰化工高档硅胶续建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10亿元的荣达精密铸造一期工程、总投资2.6亿元的盛源热电技改两个项目当年开工当年建成;总投资20亿元的盛隆三期项目前期工作正稳步推进,程楼、大满两个村居搬迁后将具备开工条件;投资7.5亿元的铁水联运港口项目重新完成了航道选址,制约航道建设的微山县济微路大桥问题已纳入省交通厅盘子;同时,还引进了投资4亿元的浙江正泰40兆瓦光伏发电、投资5.8亿元的盛隆余热余气废渣综合利用项目。在经济大环境复杂多变、企业投资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全镇项目建设呈现出逆市上扬的良好局面,在全市科学发展现场观摩会上,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狠抓小城市培育,镇村一体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围绕建设“滕州副中心城市”、积极做大城镇、做美农村,缩小镇村差距、促进镇村均衡发展。一是镇村一体建设。加快城镇扩容提质,大力推进总投资21亿元的中心城社区建设,积极协调枣矿集团,完善运作模式,在建成5个村居8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又新建了后寨、东河岔、西河岔、西曹庄4个村居40万平方米。同时,完成了供销商城建设,规划了九龙湾“人字形”水系景观,城镇建设始终位居全市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效果最好、群众最满意。二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了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对未纳入城镇规划区的村,采取村级自筹、镇级奖补的办法,分批提升改造,高标准建设了东王庄等4个“美丽乡村模范村”、1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诠释了美丽乡村“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秩序美、创业美”五美内涵,真正让农村成为了农民的美好家园,成为全市美丽乡村的典范。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二是镇村一体配套。重点推进了道路、供水、燃气、公交、环卫、污水处理等“六个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又为32个村接通了城市自来水,累计达到54个;实施了天然气“村村通”工程;开通了滕州城区至蒋庄矿的公交车,安装了全省首家乡镇公共自行车;每年投资600万元,把镇村环卫保洁托管给两家专业保洁公司,在全市率先实现了镇村保洁的市场化运行。三是镇村一体管理。建立了城管、环卫、市政、园林“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实现了镇村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把镇村环卫保洁、主干道绿化管养全部推向市场,实现了由政府花钱养人办事向购服务的转变。正在推进全省首家乡镇“数字城管”平台建设,并以此为抓手加快建设“数字西岗”。
三、狠抓农村改革深化,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抢抓两级市“两区”建设机遇,依托西岗土地流转起步早、规模大的优势,按照农村改革“三延伸一创新”的要求,积极稳妥的推进三项改革。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围绕解决“地由谁来种”问题,深化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今年新流转土地7500亩,目前全镇累计流转土地4.1万亩,占总面积的68.3%,22个村实现了整建制流转,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85家,不仅有力推动了农业的规模经营,而且使2.6万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二是探索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围绕解决“钱从哪里来”问题,在半阁村成立枣庄市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基础上,又在富原粮食、丰裕种植两家合作社试点开展了合作社内部的信用互助,目前全镇三家试点单位累计发放借款580万元,为解决农民小额贷款难问题探索了有效途径。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袁纯清副组长、郭树清省长等领导先后来西岗调研指导。三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围绕解决“农业生产如何服务”问题,建设了“为农服务中心”、“新型职业农民服务中心”两个中心,农机、植保等服务型合作社发展到12家,形成了技术指导、农资配送、生产托管等全方位服务体系,全镇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种植技术的科技化、病虫害防治的统一化。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又争取实施了总投资2000万元、总面积3万亩的两个标准良田建设项目,通过近三年来的努力,使全镇农田水利设施全部改造了一遍。
四、狠抓保障和改善民生,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
坚持以最大的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压缩行政开支,拿出更多的财力用于发展民生事业。一是抓好重点民生工程。持续做好校舍提升工程,投资1500万元,高标准实施了西岗中学餐厅扩建、卓楼幼儿园建设、祝陈小学和幼儿园建设,完成了卓楼中学和西岗中学的合并到,提前一年完成了学校布局调整和校舍提升届期规划。实施卫生惠民工程,对全镇38个卫生室进行了提档升级,全部达到了甲级卫生室标准。同时,抓好各项民生工程的落实,年初确定的镇级“十件实事”和村居276项实事项目全部完成。二是加强文化道德建设。积极开展广场舞全民健身活动,每个村居至少建设一处全民健身点,组建一支广场舞队伍,全镇参与群众一万人以上,举办了第二届农民广场舞大赛,群众对“文化活动”的满意率始终位居全市前列。率先推行移风易俗,党员干部全部签订了《操办婚丧事宜承诺书》;各村居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对红白事的宴席桌数、标准和违约处罚措施都进行了明确规定,群众婚丧嫁娶平均节约2万元以上,消除了攀比心理、减少了铺张浪费、倡导了文明新风,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三是创新社会治理。推行“网格化”管理,加强治安巡逻,加大对治安重点区域、突出问题的整治,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全年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13.5%,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落实领导干部信访包案责任制,积极开展重点信访案件大化解等活动,进一步畅通了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实施“411”法治惠民工程,为每个村居都配备了“法治副主任”,在全镇初步形成了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氛围。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土地管理、村镇建设、环境保护“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机制,确保了社会持久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展望2015年,西岗镇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抢抓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镇、10强示范镇两大机遇,围绕“城镇人口过10万、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奋斗目标,纵深推进“一城、一园、一港”发展战略,提升理念、持续发力、争先进位,努力实现“十三五”的良好开局。加快建设滕州副中心城区、争当全省镇域经济发展排头兵,
一、在工业提档升级上求突破。依托枣矿集团等驻地大企业优势,坚持工业强镇,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园区基设施、提供优质服务,引导支持骨干企业大转强、低转高。做大新型化工,重点实施盛隆公司扩张战略,“扩大产能、整合资源、促进减排、多元发展”四轮驱动,启动建设投资21亿元的130万吨机焦及配套发电、投资5亿元的余热余汽综合利用两个项目,走出去再托管一家焦化企业,力争盛隆公司年内焦炭产能达到500万吨以上,甲醇40万吨以上;注册成立贸易物流公司,争取年内贸易额超过主业,焦化和贸易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培植精密铸造,重点推进柴里矿总投资10亿元的精密铸造二期工程,尽快达到年产值25亿元,为全市中小机床产业提供完全上游配套,打造鲁西南最大的精密铸造基地。培育提升新能源、新型建材、服装加工等优势产业,跟踪推进投资4.5亿元的浙江正泰光伏、投资600万美元的雅仕外贸服装等项目,优化供给侧结构。同时,依托大企业引资引智,实施精准招商,完善拉伸产业链条。
二、在服务业提速做优上求突破。依托城镇规模大、二产活跃、人流密集的优势,坚持产城互动发展,着力抓好商贸、物流两大服务业。规划新的商贸集中区,引进贵诚超市、银座超市,建设两座城市综合体,提升商贸业品质,增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企业运输三产分离,再组建一家专业物流企业。大力发展沿运经济、内河航运,全力推进投资7.5亿元的千万吨级铁水联运港口,规划建设1.5平方公里的临港物流园区,构建年产值过百亿元的交易、配送、仓储、加工集散地,以廉价的水运优势降低企业运输成本,提高区域竞争力。
三、在农业提质增效上求突破。依托我镇土地流转起步早、规模大的优势,深入推进土地流转,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政府与合作组织相互补充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力争年内70%的土地实现整建制流转,在做大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加快释放劳动力资源,促进人口向城镇聚集、经营向二三产业转移。
四、在镇村一体化建设上求突破。坚持统筹协调,加快推进城镇向小城市转变,农村向农民乐园转变。在镇驻地,强力推进总投资21亿元的中心城社区建设,今年8月底前完成续建的40万平方米,上半年再开工37.5平方米,使社区总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在目前城镇常住8.6万人的基础上,每年新增城镇人口5000人以上。在农村,继续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内70%的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坚持生态改善和生活质量同步提高,借助滕州实施的道路、供水、燃气、公交、环卫、污水处理“六个城乡一体化”,重点抓好城市自来水、管道燃气、社区供暖等工程;规划建设城郭河省级湿地公园、九龙湾水系长廊、古槐绿地公园,让农村居民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优质生活。
五、在深化改革创新上求突破。积极抓住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的机遇,积极探索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农村合作金融等改革重点,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模式,为全市镇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参考。同时,完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培育科技型成长企业,大力推进“互联网+”和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让一批富有创业精神的人才脱颖而出。
新常态孕育新机遇,新征程当有新作为。新的一年,我们将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优良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早日建设成为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城镇人口过10万的“双十镇”,争当全省镇域经济发展排头兵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