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2015年全市渔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渔业产业化、质量安全化和渔业标准化建设,积极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强化实施渔业重点项目,全市渔业生产呈现良性发展势头,实现了渔业经济的稳步增长,单位被评为全省海洋与渔业系统先进集体。
    一、2015年工作完成情况
    2015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10.5万亩,实现水产品产量5.9万吨,增长2.6%;渔业总产值达到9.3亿元,增长3 %;完成标准化池塘整理改造6200亩。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特色水产养殖业稳步发展。2015年我市重点实施了水蛭育苗、南美白对虾淡化、草鱼人工免疫技术等科研项目,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通过引导辐射,全市现已形成多个“优质水产品”特色养殖区。目前,全市发展泥鳅养殖3000余亩,中华鳖300余亩。全年孵化泥鳅、水蛭苗6亿尾、中华鳖5万只,特种养殖面积不断扩大。7月份,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委员视察全市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工作,对特种养殖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特别是滨湖镇盛世红荷生物科技公司水产品深加工项目,该项目涵盖了从田间种植、养殖到企业产品加工、科技研发,再到超市、网络销售服务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填补了我市水产品深加工企业的空白。
   (二)优质鱼产业项目快速推进。我市已连续三年实施了农业产业资金优质鱼项目,共争取项目补助资金1500万元。2013年度优质鱼产业项目,8月份顺利通过省厅、省财政厅复查验收。2014年度优质鱼产业项目,由市淡水养殖试验场承担实施,项目总投资1700余万元,建设标准化养殖车间12780平米,配套建设标准化养殖池塘50亩、改造80亩。目前按照项目规划建设内容稳步实施。经过积极争取,2015年度优质鱼项目再次落户我市,由山东龙振生态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承担,项目总投资1465万元,规划建工厂化养殖车间2栋,套内建筑面积12950平方米,新建八角水泥池149个,养殖净水面11000平方米;配套建设标准化养殖池50亩,水质净化池20亩。10月份,省海洋与渔业厅王伟杰副厅长来滕,督导我市优质鱼项目建设情况给予高度评价。
    (三)渔业技术推广服务成效明显。我市已连续四年实施了 “基层渔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通过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构建了职能明确、机构完善、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渔技推广体系,建立健全了渔技推广责任制、渔技人员竞聘上岗绩效考评制、多元化推广等多项管理制度,渔技推广成效明显,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一是通过创办“滕州渔民池塘学校”,借助“新型渔民培训、省财政支持农技推广”等项目,组织渔技人员和专家深入到塘口池边,举办“塘间流动课堂”,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渔民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截止目前,举办各类培训班15期,累计培训渔民3000余人次;组织科技示范户外出观摩学习8批,近300人次。二是依托滕州渔业信息网站和“渔业通”软件,扩大技术交流平台,鼓励渔技人员、示范户加大信息化应用力度,逐步建立起专家、技术员、养殖户三级互动的服务平台。目前“渔业通”手机客户端注册用户达200余个,渔业科技示范户已达到全覆盖。三是整合推广项目资金30余万元,购置了鱼苗、饲料、微生态制剂、增氧机、投饵机,印制了渔民便民服务手册等“物化补贴”免费发放到示范户手中。
   (四)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依照农业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2015年全面启动了水产品养殖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重点加强了鱼苗、饲料、渔药等养殖投入品的监管,强力推进生态健康养殖,从源头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对养殖投入品及安全用药知识进行宣传教育,共开展培训300余人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1500余份,组织养殖企业积极参加全市“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树立养殖生产典型,推进养殖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养殖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形成标本兼治的良好氛围。全年共完成国家和省厅、枣庄市共计40余次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强制性抽检任务,检测合格率达100%。
   (五)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坚持渔业资源养护与修复并重,着力加强资源修复技术开发应用,在对全市重点水域科学论证和规划的基础上,科学规划人工增殖放流的规模与结构布局,2015年实施了城市水系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项目,投入资金50万元在荆河城区段、马河水库等地投放鲢、鳙、草、鲤鱼等鱼种240万尾。通过放鱼养水,荆河水系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这是我市连续四年对荆河水系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此次活动的连续开展得到了省厅、枣庄领导的高度评价,也充分调动了广大市民保护渔业资源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六)渔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在市渔业协会的引导下,全市共建立各类渔民经济合作组织20个,入社养殖面积达2万余亩。通过项目扶持和跟踪指导服务,培育了一批产业优势明显、运行机制规范、有规模、有带动力的合作社。全年组织养殖(基地)场、合作社负责人赴萧山、余杭、即墨、沂南、泗水、临沭、郯城、兰陵、盱眙等地参观学习渔业先进管理经验和养殖技术,更新养殖观念,拓宽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为全市渔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七)渔业法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是联合市河道管理处、市行政执法局在荆河水域内积极开展渔业法律法规宣传和渔政执法专项整治活动,在茂源大桥、龙泉广场、荆河公园、上善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和渔业违法案件多发区域安装了钢架宣传标语及条幅40余幅,张贴各类宣传资料500余份,拆除地笼网、迷魂阵网、抬网、拦河网等非法捕捞鱼大小网30余张,全力打击了电鱼、毒鱼、炸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保持了全市良好的渔业养殖环境和安全形势的稳定。二是稳步推进渔业船舶证书“三证合一”工作。组织船检人员对本辖区从事渔业生产的所有渔船逐船进行核查登记,积极推动渔船及船用装备的更新、改造和升级,逐步实现渔业养殖用船的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三是积极做好渔船燃油补贴发放工作。发放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的补助原则和标准,做到不该补的坚决不予补助。在发放工作中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做到“两公示”和“三公开”。同时建立了快捷、有效的补贴渠道,及时足额地将补贴资金直接拨付到渔户手中。
   (八)机关队伍作风建设卓有成效。一是认真落实党组主体责任,建立以党组书记为组长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其他分管领导积极配合,齐抓共管,有力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方面进行专题学习、加强研究、落实责任、强化监督。结合中心工作实际,制定了《市水产中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重点工作进行逐条分解,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责任科室和具体人员,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严格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检查、落实、考核。确保了反腐倡廉重点工作的全面落实,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二是深入践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求,进一步擦亮“严”和“实”的作风底色,坚持以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将“三严三实”精神贯彻到工作常态。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央 “八项规定”及中央、省、市关于厉行节约的相关规定,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电教片,参观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自查,并制定整改措施,狠抓落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强化治庸问责机制,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有效解决了部分工作人员“庸懒散软”等问题。严格行政审批,规范服务程序,无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粗暴执法行为及投诉。中心派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获“优秀审批窗口”称号。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组织机关干部开展社情民意大走访活动和全民创卫环境大扫除工作。三是信息宣传成效显著。2015年,共在海上山东网站发表文章41篇,《滕州日报》80篇,党政办公网477篇,滕州改革动态刊发两篇(2015年第1期、第143期),及时宣传报导了我市渔业工作的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效,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有力展示了我市渔业部门的良好形象。
    二、2016年工作打算
    2016年全市渔业工作思路: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重点基地、重点园区、重点品牌、重点项目、重点合作社,坚持生态、品牌、高效的发展理念,以促进渔民增收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渔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积极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不断增强渔业的综合生产、科技创新、资源养护能力,努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全市渔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一个目标
    围绕环境友好、渔业发展、渔民增收、渔区稳定这一中心目标,在拓展渔业生态功能的基础上,2016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突破10.8万亩;水产品产量突破6.3万吨,实现总产值10亿元。
   (二)确保三大安全
    1、确保渔业生态安全。大力推进标准化池塘改造和水产健康养殖力度,继续推进生态、低碳渔业,充分发挥以渔养水优势,突出渔业生态功能作用。
    2、确保水产品养殖质量安全。坚持从源头抓起,强化养殖投入品监管,完善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积极推动水产品快速检测体系和渔业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开展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3、确保渔业生产安全。重点是加强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与预警,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推进重点水产品种质量安全综合整治,防止重大渔业污染事故发生;推动建立政策性渔业互助保险制度,提升渔业全行业风险保障能力。
    (三)实现四个突破
    1、在夯实现代渔业基础上实现新突破。把基础设施改造作为现代渔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养殖池塘改造和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地区集中,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群。
  2、在创新现代渔业经营机制上实现新突破。按照“组建一个合作社,创办一处基地,发展一批社员,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思路,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积极组建各具特色的渔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培育一批水产经纪人,引领现代渔业发展。
    3、在强化现代渔业科技支撑上实现新突破。帮助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大力发展设施渔业,着力加强渔业人才队伍培养,推广完善四大技术(微孔增氧技术、微生态制剂水质调控技术、健康生态养殖技术、浮动草床养殖技术)、扩大四大品种的养殖规模(河蟹、泥鳅、鳜鱼、中华鳖),进一步发挥渔业科技多元服务功能。
  4、在拓展现代渔业产业功能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打造品牌渔业,扩大“生态、绿色”品牌水产品效应;继续加快开放型渔业发展步伐,吸引先进养殖、加工和管理技术进入我市,按照“依托资源、产业引导、结合旅游、规范管理”的要求,大力发展以休闲观光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渔业。 
   (四)强化六个重点
    1、优化渔业产业布局。一是按照“一村一品”、“一鱼一产业”区域化规模化布局,形成一批辐射广、带动强的渔业产业特色基地。二是强化品牌创建,扩大基地生产规模,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创建1个具有特色的水产品品牌。
    2、强化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产养殖环境监测、渔业职业技能鉴定、现代职业渔民培养等公共服务职能的整合,通过充实人员、提升条件,建立“多位一体”的渔业公共服务体系。
    3、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着重抓好标准化鱼塘开发改造、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及优质鱼产业项目的实施。扎实推进我市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单体规划建设。加大标准化池塘建设建设力度,着力打造滨湖万亩现代渔业园区。
    4、切实抓好各类渔业项目申报。省级以上渔业项目对于推动我市渔业经济发展的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将继续加强与农业部、省海洋与渔业厅等部门沟通联系,超前规划,力争有更多的渔业项目落户我市。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整合资源,吸纳利用民间资本,建设水产品加工企业,提高水产品深加工能力,确保年内投产,实现零的突破。
    6、抓好机关党建工作。一是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有关规定精神,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严守党纪政纪,做到一心干事、一身干净。二是扎实开展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队伍创建活动,提升机关效能和服务质量,努力建设人民满意部门,不断提升渔业部门形象。三是完善制度建设。继续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严格党内生活、关心服务基层等方面的制度机制。不断建立健全行得通、指导力强、长期管用的制度规定,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党建调研制度、考核制度等,推动滕州渔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