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视频

官桥十大历史名人——造车始祖奚仲
时间:2018-11-27| 编辑:官桥镇|【

 

 

奚仲是夏代异姓诸侯,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后。任姓,因擅长造车,曾任夏王朝“车正”,被封于薛,为薛国始祖。

奚仲以善造车而闻名于世。关于奚仲造车,史料多有记载。《吕氏春秋·君守篇》说:“奚仲作车。”《淮南子·修务篇》也说:“奚仲为车。”《世本·作篇》、《荀子·解蔽篇》等都说奚仲作车。沈约在《宋书·礼志》中又指出:“……盖奚仲以擅技巧为夏车正,前世制作之美归之耳。”这是说奚仲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潜心研究总结前人的经验,再进行创新和改革,使得当时的造车技术进一步成熟。四千多年前,奚仲就为人类打造代步工具,其历史贡献可谓大矣。

根据有关史料的记载,奚仲所造的是马车。“黄帝作车,少昊加牛,奚仲加马”(《中国名人大词典》)。谯周《古史考》也认为:“黄帝作牛,少昊驾牛,禹时奚仲驾马,仲又造车,广其制度也。”也就是说,黄帝发明最原始的车子,以马驾车则是到奚仲时才开始,并广而推行。王仲孚先生以古文献为基础,根据王国维对甲骨文及古籍的考证,认为车的发明在先,与畜力结合的时代在后,这正符合文明演化的通则。再有,郭沫若在《卜辞通纂》中,对甲骨文“车”字形态所表现出殷车构造的复杂性,指出殷代的先公先王,在时间上与传说中奚仲的时代甚为接近。当时车的制作,承袭了悠久的传统,已开始使用畜力,摆脱了原始的形式。因而可以说,用马驾的车,是奚仲发明的。

奚仲发明的马车,由于时代相当久远,不可能有实物保存下来。但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卜辞中,已出现象形文字“车”。观其字形结构,分别由轮、轴、舆、辕等部件组成。这是一种单辕车,由车舆下方,向前伸出一根较直辕木,牵车的马匹分别套在辕木左右两侧,俗称“二马抬杠”。通常由两匹马驾驶,多者可用4匹,但绝不能用单数。这种以木为主体结构的马车虽然比较简单,但已大大方便了交通运输,成为奴隶主贵族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马车在当时还是一种特殊的礼器,是特权阶层身份、地位的象征。奴隶主贵族死后,往往用马车随葬。由于当时还没有青铜配件,构成马车的各种部件均应是木制品。史料也记载:“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圆曲直皆中规矩钩绳。故机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坚固。”(《管子·形势解》)这是讲对车的部件质量检验,要求很严,“机旋相得”是指达到转动配合的精度标准,结构更为合理,因而坚固耐用,驾驶起来十分方便。

马车的发明是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以马力代替人力,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交通效能,增强了人们的地域拓展能力,有利于各地区间的联系和信息交往;扩大了各地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马车的发明也促进了道路的发展;随着马车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速度和承载力较高的马拉战车,逐渐在此后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夏代的造车业,亦为殷商时期造车业的进步创造了条件。

由于奚仲精通造车技术,又懂得夏王朝的车服制度,在夏禹时期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并被封在薛,主管战车、运输车的制造、保管和使用。奚仲的儿子吉光,秉性聪慧,也是一位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俊杰。奚仲就将薛地邳国让给吉光管辖,称为吉光国,后迁于邳。历史上将此二地分别称为“上邳”和“下邳”。夏、商、周三代,薛国都十分兴盛。由于物阜民丰,奚仲父子所统辖的地区很快强大起来,成为夏王朝最为繁荣昌盛与文明进步的地区之一。它不但是夏王朝的有力支柱与砥石,也是王室所需的运输与交通的舟车以及粮食等物资的重要供给地。同时,由于政治修明、经济繁荣发达,加上交通便利,又成为华夏文化交流中心。中原与其它各地诸侯邦国纷纷前来取经,借鉴与学习奚仲治国理政的先进经验,以促进自己邦国的兴盛发达与繁荣进步。

奚仲和他的父亲番禺、儿子吉光都是发明家,其功绩主要是发明或改进了作为交通工具的舟、车,而尤以奚仲的功绩最为突出。他所开创的薛国,经历千年而不衰,创造了极富特色的地域文明,创造了海岱历史文化区的一支重要而又璀璨的土著文化。奚仲因而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国人引以为荣。“任”、“薛”、“奚”姓,都将奚仲尊为始祖。

如《任氏族谱·任氏宗族考略》碑文载:“考吾任姓远溯黄帝,黄帝之子禺阳始封于任,遂有任姓。……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番禺为舟,奚仲造车,舟车问世,乃利交通。大禹治水,封奚仲‘车服大夫’,赐薛地,立为国。……”

“薛”,是因奚仲封于薛而得姓。《滕县志·薛世家》辑录有诸古籍零星记载,“薛之先祖出自黄帝,黄帝少子禺阳受封于任,为任姓。”(《路史》)“后有禺号,禺号生徭梁,徭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山海经》)“奚仲当夏禹之时,封于薛,为禹掌车服大夫。”(《杜氏注》)“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山海经》)“以木为车,盖仍缵车正旧职,故后人亦称奚仲造车云。”(《荀子》)

“奚”,更是因奚仲而得氏,据《姓源》载:夏朝奚仲任车正(掌管马车的官),其后代以“奚”为姓。

奚仲为民族和人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世世代代的人们都在景仰和怀念他。

带格式文本

 
版权所有:滕州市官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