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视频

官桥——南北大官道上的桥
时间:2018-11-27| 编辑:官桥镇|【

 

 

官桥,顾名思义,即建在大官道上的桥。古官桥原座落在古薛河之上(由于薛河改道,现为小魏河),其位置在官桥村偏东南,今新建大桥东侧,原系九券大石拱桥,全长约100米,桥面宽约6米,高10米,始建于汉代,隋至明历代均重修过。建桥用石均精雕细刻,多数是汉画像石图纹,造型优美,桥栏雕画尤甚。官桥原名固本桥,曾在桥南出土一碑,上有重修固本桥字句。因此处是南北通衢大官道,由官府拨银修筑,所以又称为官桥。明万历《滕县志》云:官桥在城南40里,建自隋代,近桥东沟中塌出一断碑,盖隋开皇八年也。只有上半三分之一,其字楷右。虽非名笔,然无剥蚀,可读,其下半咏之不能得,惜哉。国朝正统间,知县罗斐修建九券,高四丈。清同治年间滕知县邹崇孟在桥头立有孟尝君养士处碑。清代末年即1908年修筑津浦铁路,大量的交通运输由公路改为铁路,大官道失去昔日的繁荣景象,官桥也因年久失修,残缺不全,到民国年间还剩三券较完整。1938年春,日本侵略军把古桥三孔炸毁,后当地民众又筑石板桥代之以利通行。1987年,又新建五券拱桥。

官桥所连接的这条南北大官道,历史悠久。秦始皇嬴政东巡,汉史学家司马迁游历,均曾经过于此地;北魏郦道元考察地理,唐代诗人张九龄、李白均来过此地。元代以后,这条大官道成为南北交通要道,称之驿道。当年滕州知州薛原义在滕州城东门以南建滕阳驿,于临城(今薛城)建临城驿,(当时北有界河驿为邹县管),其间建铺舍或曰歇马亭”19处,官桥境内从北至南30里有2处,一在郑庄村南,一在前掌大村中。明清时期,这条大官道连接南北二京,为国内主要官道之一,曾有过轮蹄络绎,丞困于迎送,夫疲于督责,马毙于奔走的繁忙景象。民国初年驿道改公路,仍为交通要道。1927年山东省路政司整修济南至韩庄段公路,19474月,国民党滕县政府整修南北公路,官桥都是必经之路。

官桥是这条南北大官道的中间段,地理位置优越,古迹名胜众多,特别是薛国故城巍然屹立,历代文人墨客途径于此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明代嘉定四先生之一的李流芳在多次路经薛北滕南大官道时,写下了《滕县道中》诗句:山欲开云柳乍风,杜梨花开小桃红,三年三月官桥路,策骞经过是梦中。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禛也在《滕薛道中》写道:薛北滕南几问津,远山如画黛眉新。可以想象,当年从临城到滕县这条大官道的两旁,是一望无际的棠梨树,每至清明前后,花开似银,丛林如雪,景色宜人。难怪从明至清的200多年间,引得多位诗人前来寻究探源、赋诗唱和。

官桥,这座建在大官道上的桥,承载了车来人往的重负,见证了南北交通的繁荣。俗话说:千年的古路跑成河。在官桥南至前掌大村后,原有一条两米多深的古路沟,如今已经填平成了木材市场。在官桥村北官桥中学处,原有歇马亭驿站和泰山行宫古庙,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已荡然无存,而一年一度的歇马亭古会还在。1996年,官桥村民众在此立碑一通以示纪念,碑文系乡人孙开桐先生所书古驿歇马亭五个大字,下面是张长地先生所绘当年的泰山行宫故址;中间有任世淦先生亲自题写的一首小诗:古亭歇马说唐宋,村庙听钟是明清,世事沧桑如烟过,时景入画又古景。

带格式文本

 
版权所有:滕州市官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