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首页 | 组织机构 | 工作动态 | 健康教育 | 公告通知 | 他山之石  
   
  举全市之力 打人民战争 德州市跨入国家卫生城市行列  
   
   
 
 
     
 

 

德州市2002年正式提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2008年进行了再部署、再动员,做出了“举全市之力,奋战三年,跨入国家卫生城市行列”的战略决策,坚持上下联动、城乡一体、建管结合,加大投入、深入整治、强力推进,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卫生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200810月,顺利通过除“四害”考核验收。2009年底,通过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考核验收。20108月,通过国家专家组暗访。20115月,通过国家技术评估,10月通过国家综合评审,11月正式命名。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

创卫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工作成效取决于认识的深度、重视的程度和工作的力度。德州市委、市政府将创卫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做到了“三个到位”。

(一)思想认识到位。创卫实践中,他们深刻体会到,创卫是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的必然要求,是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改善人居环境的现实选择。创卫的过程,既是城市环境逐步改善的过程,也是居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的过程;既是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过程,也是干部队伍得到锻炼的过程。为此,始终从战略的、全局的高度来定位创卫工作,并以此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二)组织领导到位。德州市委、市政府对创卫工作高度重视,在人代会上向全市人民做出庄严承诺,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进行研究部署。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深入创卫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协调解决问题。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13名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同志任副组长,36个市直部门、中央、省驻德单位及三区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创卫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一名副市级领导干部担任主任,由一名市政府副秘书长担任常务副主任,下设综合、技术指导、宣传、督导4个部,分别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卫生局副局长、宣传部副部长、纪委副书记兼任部长,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全部精力靠在创卫办工作。同时,从各级各部门抽调96名机关干部集中办公。在市直各部门,成立专门创卫工作机构,明确专人负责,组成精干队伍,全力靠上抓创卫。三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均成立了创卫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工作格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多次对创卫工作进行视察,提出意见建议,强化监督指导。

(三)机制建设到位。推进创卫工作,关键靠机制保障。一是建立分线作战机制。根据创卫标准,成立十个分线作战指挥部,均由市级领导任指挥长,抓好各自线上创卫任务的推进落实。二是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将创卫工作的十个基本条件和十项工作任务,逐条逐项分解到三区及市直各部门,层层签订责任书,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三区和市直部门都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将任务落实到单位、到人头。实行69个市直部门包城中村,124个区直部门包旧住宅区的包保责任制,形成全社会参与、各部门负责的创卫工作格局。三是建立督导调度机制。通过召开会议、现场观摩、领导约谈等方式,加强工作调度,协调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开展。市委、市政府共组织召开现场观摩和调度会议 229 次,通过电话约谈、会议约谈、当面约谈、书面约谈等方式开展领导约谈153次,促进了大批疑难问题的解决。根据工作内容成立不同的督导检查组,实行“一线工作法”和“徒步工作法”,深入现场,对发现问题及时签发督导通知单,向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所属指挥部指挥长、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常务副主任通报。对经督导仍无起色的,通过媒体曝光等方式促进工作开展。创卫期间,各检查组共签发督导通知单300余份,媒体曝光环境脏乱差部位180余次。四是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印发《创卫工作考核办法》、《年度目标考评办法》及《问责办法》,一月一考评、一奖惩,年终综合评价。由组织部、纪委、监察局抽调人员成立创卫特别监察组,对失职、渎职,推诿扯皮等现象实行责任追究。在市创卫办、三区及市直有关部门设立13部举报电话,公开接受社会各界咨询、投诉、监督。共受理群众投诉8000余件,反映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后勤保障到位。德州市创卫办每年都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调整和充实工作人员,既有领导点名的精兵强将,也有单位选派的工作人员,少时在50人以上,最多的时候达到110多人,配备30多部车,25部电脑,44间办公室。市财政每月保障创卫办的办公经费15万元,遇到省或国家检查评估等活动时,再另外列出专项经费予以保障。

二、加大投入,打造亮点

他们把城市建设与创卫工作紧密结合,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累计投入创卫资金223亿元,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为抓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一)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为目标,开展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旧住宅区改造。对中心城区80余个城中村、旧住宅区和棚户区进行改造,完成投资90多亿元,建设安置房屋300余万平方米。该市旧城区改造与环境提升项目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工作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

(二)以促进城市畅通为目标,开展城市道路交通改造。投资60多亿元,改造主次支路70余条,建设里程200余公里。对中心城区6条道路进行打通,有效解决了“断头路”问题。建设了岔河“七桥”,方便了群众出行。

(三)以提高城市品位为目标,进行景区建设提档升级。投入40余亿元,建设了董子园风景区、减河湿地生态公园、河东绿地,对新湖风景区、锦绣川景区、长河公园进行升级改造,运河景区一期工程运河文化广场已经初具规模,为市民生活提供了休闲场所。

(四)以改善城市环境为目标,进行污水治理。投资1亿元实施了明沟封盖和古运河、岔河污水治理、漳卫南运河污水回用改排、陵西路污水汇集、运河经济开发区污水收集等工程,新建天衢工业园和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目前中心城区共有污水处理厂4座,污水处理率达到75%以上,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5%。对运河、岔河、沙王河、减河等4条河流进行美化,形成了“碧水绕城”的景观。加大对饮用水水源地水污染防治力度,进行分级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五)以保证城市清洁为目标,实施环卫设施提升。投资2.5亿元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在建设。对3座垃圾处理厂进行封厂,对第三垃圾处理厂进行提升,彻底解决了“垃圾围城”问题。新建高标准垃圾压缩转运站16座、建筑垃圾转运站4座,地嵌式垃圾收集箱185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7%。投资2000余万元购置装载机、垃圾压缩车、摆臂式垃圾车、厨余垃圾收集车和高压冲水车等环卫专业车辆74部,电动袋装垃圾收集车60辆,小区垃圾收集车1200辆,满足了城区生活垃圾清运需要,基本实现垃圾运输全密闭,市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25.8%。购置垃圾桶2300余个、果皮箱7500余个,基本实现垃圾收集不落地。建设了一座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3%。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拆除旱厕近千座,新建、改造水冲式厕所342座。

(六)以低碳节能为目标,开展环境保护。对市属120家重点污染源安装了在线监控装置,实现无缝隙全天候覆盖;26个重点脱硫工程全部建成投运;县级以上医院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率达到100%;稳步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对全市机动车实施环保标志管理,严禁污染排放超标的机动车上路。2010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0.4%,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多年未发生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绿化档次明显提升,中心城区绿化面积达到24.2平方公里,绿地面积22.15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40.33%,绿地率36.9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9.22平方米。大面积推广应用太阳能,8条主要道路、5个景区安装太阳能灯1万多盏,光伏电池总功率2兆瓦,每年可节约电量237万度。建设了全国第一个光电主题公园—长河公园。国家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授予德州市“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称号。

三、强化整治,提升形象
  环境卫生是创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坚持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推动创卫工作提档升级,打造优美和谐人居环境。

(一)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按照“面上全部展开、线上突出重点、点上注重提升”的要求,大力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对中心城区道路两侧、商贸聚集区的违章建筑进行大拆除;对积存的垃圾进行大清除;对公用设施进行大修理;对死角、盲点部位的废弃物、悬挂物、杂物进行大清理;对沿街门店与广告牌匾进行大整理;对建筑立面、城市部件、环卫设施进行大清洗;对建筑围挡、污损门面进行大粉刷;对占道经营、店外经营、乱停乱放进行大规范。全市共拆除违章建筑2万余立方米,清除垃圾5万多吨,修理公用设施近1万件,整理沿街门店及广告牌匾5000余个,粉刷立面52万平方米,施划机动车停车位4500个,建设建筑工地实体围挡6000余米;市区主要道路保洁时间达到16小时,一般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8小时,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城市形象明显提升,群众对卫生状况满意率达到93.8%

(二)开展市场综合整治。新建、改造了23处农贸市场和便民服务站,对10处马路市场及85处摊点群的4000余户业户进行了整体迁移,使道路更加通畅、群众生活更加方便。市场内的供水供电、卫生、排水设施齐全、畅通。各农贸市场和专业市场配备了专职的卫生管理和保洁人员,落实了跟踪清扫制度。开展市场周边环境整治,抓好经营业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大力整治车辆乱停乱放等行为,从业人员及经营业户证照齐全,为广大市民营造了规范有序、安全舒适的购物环境。

(三)开展餐饮及“五小”行业整治。对中心城区1453家“五小”业主进行集中治理,统一卫生管理制度,实行分级管理,提高经营单位的持证率和规范达标率。按照整片、整块和整条街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形成示范作用和规模效应。出台奖补惩治政策,对整改积极、效果明显的业户给予补助;对拒不整改的,由公安、城管、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联合执法,坚决关停取缔,并通过媒体公开曝光。财政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对因整改无望,而转行经营的,给予政策引导、财力扶持、寻找出路,形成整改的浓厚氛围。

(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传染病防治专项整治。坚持以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防制原则,强化监测督导,加大培训力度,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除害防病活动。2008年以来,全市培训除“四害”业务人员2000余人次,建设毒饵站5万余个,每年集中投放灭鼠毒饵16吨,投放灭蚊蝇蟑药品3.5吨,市区“四害”密度得到有效控制。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其它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加大对从业医师相关知识培训力度,提高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和熟练操作程度,规范预防接种,实现安全注射率100%。贯彻《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在一个地点居住3个月以上流动人口儿童建卡、建证率达到100%。儿童计划免疫单苗、四苗及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99%。建立起技术水平全国领先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实现了市区全部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积极开展无偿献血活动,临床用血100%来自市民自愿无偿献血,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荣誉称号。

(五)开展背街小巷整治。对城区280条背街小巷道路实施绿化、硬化、亮化、美化,栽种乔灌木900多万株,真正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街巷景观。对两侧房屋院墙等建筑物进行修缮、粉刷,拆除残垣断壁,实现整整齐齐;对路灯线杆进行安装整修,实现亮亮堂堂;治理“六乱”,取缔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实现利利索索;配齐环卫设施和保洁人员,各类垃圾废物日产日清,实现干干净净,彻底改变“大道光彩照人,小巷污浊不堪”的面貌,创造了人文和谐、清新优雅的生活环境。

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创卫的主体是市民群众。始终把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作为创卫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群众城市意识,真正使群众成为创卫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一)舆论宣传发动。在德州日报、德州电视台、德州广播电台、德州晚报等市级主要媒体上开设10个栏目,在政府门户网站设立专栏,对创卫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宣传报道,对文明行为进行褒扬、对负面现象进行曝光。播放各类稿件1500余件次,真正做到每天电视有像、报纸有文、广播有声。在大街小巷张贴宣传标语,在公交车、出租车发布宣传口号,在候车亭、巨型广告牌、地名标志牌、电子屏幕等设立公益广告。营造了全民参与、全面创卫的舆论氛围,形成了铺天盖地的宣传气势。

(二)健康教育促动。精心组织“爱国卫生月”、“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全民健身节”等系列宣传活动。开展了德州市居民健康知识大赛、健康面对面乡村行、健康知识讲座、健康教育宣传周主题活动等,实现健康知识进社区、进机关、进单位。在媒体上设立《卫生与健康》专栏,提高市民健康知识。全市中、小学校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每两周1课时,提高了中、小学生的卫生知识。在大中专院校,开展志愿者服务、开设选修课,举行知识竞赛。目前为止,举办各类健康知识讲座500余场,分散自学人数达20万人次;发放各类健康知识宣传材料60余万份,全体市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超过国家标准。

(三)开展活动推动。印发《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共建和谐美好家园》公开信 50万份,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号召全体市民积极参与创卫工作。组织开展了“创卫巾帼在行动”、“小手拉大手、创卫并肩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志愿服务周”、争创卫生单位和无烟单位活动以及创卫义务劳动等活动,市区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社区居民、学校、医院全部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创卫工作,在全社会掀起了创卫热潮。

五、注重长效,加强管理

本着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把建立长效机制贯穿创卫工作始终,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一)教罚结合,加强城市管理。出台了《德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德州市市区养犬管理办法》及实施方案,对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城市绿化、市政设施、环境保护、工商、交通运输、养犬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把执法纳入规范化轨道。建立了城市管理监督员制度,市政府聘任了650名市民担任城市管理监督员,履行城市管理政策法律法规文件的宣传和城市管理问题的监督督导职责。

(二)明确责任,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出台了《市区交通秩序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方案》和《加强完善中心城区交通综合管理的实施意见》,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确定了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完善了制度,明确了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交通秩序管理范围不清、职责不明、落实不到位而引发的问题。成立了市区交通综合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市区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的问题,督促、协调有关部门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三)跟踪督导,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出台了《德州市垃圾管理办法》、《德州市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在内的环境卫生进行规范,并成立机构具体负责督促落实,真正解决了一治就见效、一松就反弹的顽疾。近年来的创卫实践,不但使德州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升了全体市民的文明素质,促进了全市各级干部工作作风的重大转变,提高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增强了党委政府的凝聚力,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更加幸福,社会更加和谐。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Webmaster@tengzhou.gov.cn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