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的感染发病因素指各种对结核病感染、患病的易感或促发因素。如遗传因素、年龄、职业、身体素质、药物、环境等。
老人和流动人口要特别注意预防,因为在临床上这两类人是结核病的高发人群。老人们的机体免疫力较弱,不少老人本身又患有呼吸道慢性疾病,这时也更容易被结核病菌侵袭。另一类进城务工的青壮年流动人口也是结核病的高发人群,因为这类人群住得相对集中,一旦有人感染了结核病,结核病菌会通过唾液等途径传染给其他人。
此外,营养不良、过度劳累使抵抗力下降、社会环境恶劣,哮喘长期用激素者、脏器移植长期应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者、恶性肿瘤行手术及化疗者、与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的人均易患结核病。
结核病早期很容易被误当成感冒。因为早期症状很像感冒,一般人也以为自己得的只是感冒,以致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专家提醒如果出现咳嗽、午后低热持续2周左右还没好,并伴有咳嗽、夜间盗汗等现象,就该意识到自己可能感染了肺结核病,应该尽快到医院检查。
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结核的关键措施。结核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有三条:
一是通过空气到呼吸道传播,当病人大声讲话、咳嗽、打喷嚏时,就会释放很多含有结核杆菌的细小飞沫,其中,仅一次咳嗽就可以释放3000多个飞沫,打喷嚏时飞沫更多。如果易感者吸入这些飞沫,就会被感染。除了飞沫,痰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
二是通过食物传播,结核病人用过的餐具、吃剩的食物都可能带有结核杆菌。替结核病人倒痰罐后不认真洗手;感染结核的妇女用嘴咀嚼食物后喂给婴儿,都会导致结核病的传播。
三是母婴传播。患有结核病的母亲在怀孕期间,结核杆菌可以通过脐带血进入胎儿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