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滕州市军休所聚焦军休干部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引入优质社会资源,积极推进服务载体、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三个创新”,不断丰富军休服务内涵,持续推动军休服务规范化建设。在11月21日至22日召开的全省军休机构规范化建设管理推进活动工作会议上,滕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所长张琴琴,以《聚焦“三个创新”推动军休社会化服务扩容提质》为题作典型发言。
一、聚焦载体创新,拓宽社会化服务渠道。围绕“幸福军休”品牌打造,统筹社会力量,激活社会资本,筑牢军休社会化服务保障工作根基。一是引入社会资源,打造综合服务平台。规划建成集“医疗康养、生活服务、红色教育”于一体的枣庄市首家军休干部新型服务保障综合体,开设医疗就诊、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军休食堂、军人理发、军品供应、惠军粮油、红色展厅等特色服务专区,满足军休干部高品质需求。二是改善安居环境,打造军休幸福港湾。实施军休小区“焕新工程”,对军休干部宿舍、办公区域进行了全面改造,铺设沥青路面,规划车位配比,实施水、电、暖、墙面整体改造,安装适老化安全防护设施;升级改造党员活动室、会议室、图书室、健身房、休闲广场、塑胶门球场等学习活动场所,全新打造出军休干部优美、温馨、舒适的宜居休养环境,确保学习有阵地、活动有舞台、娱乐有场所。三是深挖精神富矿,打造特色荣誉阵地。联系走访滕州籍将军,协调有关部门支持,新建“军休荣誉展室”“党建文化长廊”“滕州籍将军书画作品展馆”等荣誉空间。深挖军休干部和英模人物荣誉事迹,编撰《红心向党铸荣光·千古流芳载华章》等军休干部军旅回忆录,拍摄“致敬韶华·共和国建设者口述历史”等微视频,打造形成“精、靓、美”的红色教育阵地。
二、聚焦模式创新,提升社会化服务质效。围绕军休干部不同特点和服务需求,成立军休干部医养服务中心,着力构建军休服务、医疗卫生、康养机构“三位一体”军休干部社会化养老新模式。一是个性化家政便民。建立军休干部“一人一档”电子健康档案,提供助餐、助医、护理、精神慰藉等居家上门服务,帮助失能、半失能人员进行专业化、个性化医养康复护理。二是全周期康养照护。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立军休干部疗养基地,长期为军休干部提供疗养服务。建立军休干部“寻医问药群”,常态化提供网上诊疗服务和心理健康咨询。成立“军休志愿服务队”,当好军休干部帮办员、代购员、陪诊员,赢得军休干部及家属广泛好评。三是融合式娱教休闲。成立滕州老年大学军休分校,长期开设国学书画、健康养生等精品课程,定期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将军休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落到实处。联合市教体局,为军休干部赠送健身器材40余套。定期组织军休干部参加全市门球、麻将等赛事活动,组建军休干部红色宣讲团,引导军休干部释放余热、反哺社会、服务发展。
三、聚焦机制创新,构建社会化服务格局。围绕提升军休干部社会化服务活力效能,不断优化制度机制,大力构建以军休机构为主导,专业服务为支撑、社区服务为依托、志愿服务为补充的社会化服务大格局。一是建立优待共享机制。通过新建军休综合服务区,增设社会服务人员30余名,专职为军休干部提供医疗就诊、生活就餐、粮油购置、家政服务、理发等日常服务,且享受“免费”到“九折”不同档次的优惠政策。积极推动服务延伸,将优待政策拓展至全市所有退役、现役军人,实现军休服务与军人优待有机融合,擦亮“善国军休”社会化服务品牌。二是完善社区共建机制。联合社区工作者为43名军休干部制定联系责任台账,制作爱心联系卡、应急救助卡和安全提示卡,实行每周电话慰问,每月上门探望,及时了解掌握军休干部各类需求。针对需要心理咨询、情绪疏导、精神慰藉、危机干预以及长期失能、半失能、高龄、重病等需要特殊医疗健康服务军休群体,协调相关部门将其纳入社区随访管理,确保人员有人管、困难有人帮、问题不拖延。三是健全双向服务机制。依托“荣军联盟”服务平台,持续拓展军休社会化服务参与体系。建立军休、民政、教育、文旅、医疗、金融等工作协调配合机制,积极为军休干部搭建形式多样、行业鲜明的服务平台,制定优惠优待措施。组织发动“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军创企业家协会”和“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等群众组织,邀请军休干部入企参观指导、开展红色宣讲,发挥军休干部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为地方高质量发展发挥智力余热。今年,我市黄世平、刘宝华等10位军休干部入选滕州市“余辉人才库”。
我市在推进军休干部医养结合社会化服务的经验做法,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下一步,我市将认真学习领会全省军休机构规范化建设管理推进活动精神要义,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对标其他地市在军休机构建设管理方面的优秀经验做法,加大社会化服务调研、深度整合军休服务资源,持续丰富“幸福军休”服务“菜单”,大力营造崇军敬老的良好氛围,为推动全省军休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