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是一方有着悠久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早已根深叶茂、生生不息,“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故事每天都在这里传唱,并深深融入到城市发展的律动中。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我市(滕州市)再次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山东省双拥模范城”,大坞镇政府被授予“山东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荣誉称号。这是我市连续第七次荣获“双拥模范城”殊荣,标志着全市的“双拥”工作步入了新佳境。
我市是革命老区、兵员大市,现有驻军11处,军休所、光荣院、优抚医院各1处,各类优抚对象超过14万人。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和驻军坚持把发展双拥事业作为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实现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战略任务,牢固树立军地一家、军为国本、人民靠山、鱼水交融等“四个理念”,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双拥共建。
军地一家亲,努力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从完善“硬件”设施入手,我市先后投入5100万元,建设了市民兵训练基地、靶场、训练综合楼和军官公寓,配置单兵装备、GPS定位仪、野战炊事车等,支持战备演练任务;投资3200余万元新建消防部队营房及办公、训练设施,提高部队正规化、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水平。丰富部队“菜篮子”、“米袋子”,保障军营和军事设施安全,解决随军子女入学入托问题,为部队官兵解除后顾之忧,形成“部队练打仗、地方练保障”的新格局。
7月29日,笑语喧哗,歌声飞扬。为庆祝“八一”建军节,武警枣庄市支队举行了2016庆“八一”警民文艺汇演,市民政局、市双拥公益协会的志愿者们与武警官兵联欢互动,共叙军民鱼水情。近年来,我市积极创新双拥方式,不断探索拥军工作新方法、新途径。开展法律拥军,成立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领导小组,建立涉军案件法庭,努力维护部队和官兵的合法权益。开展科技拥军,多渠道加大投入,实现微机、科技图书、电教器材“三到连”。开展文化拥军,筹资1200余万元为驻军配备电脑、图书、体育运动设施,举办文化培训班和慰问演出。开展行业拥军,各系统、部门根据各自特点出人、出资、出信息、出技术、出设备,为驻滕官兵义诊,改造营房设施,严把军供粮油质量,扎扎实实为部队排忧解难。开展社区拥军和社团拥军,成立志愿者队伍,建立定期走访部队、新老战士迎送茶话会等制度,4年来组织各类拥军活动2300多次。
人民是靠山,积极发挥子弟兵“柱石”、“红盾”作用。驻滕部队官兵“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积极参与地方重点项目建设,无条件参与危难险重任务。同时,积极参与扶贫帮困,选派官兵130名,协调和捐赠资金近200万元,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经济,扶助55个家庭摆脱困境、160多名少年完成学业。济南军区总医院情系“先心病患者”,已免费治愈滕州“先心病”患儿478名。
鱼水交融,推进军地共同发展。我市以签订《军(警)民共建单位协议书》为抓手,创新共建形式,丰富共建内容,拓展共建领域,开展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学校、文明连队创建活动,使双拥共建更具活力。11个驻军单位与18个学校、企业、村居结成对子,签订了共建协议,38名官兵长期担任中小学“军事校长”。确立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民政职业学校为双拥培训基地,培训双拥骨干。滕州图书馆连续27年免费为战士办理阅览证,“流动书架”每月走进军营,活跃了精神文化生活。
“市民政局时刻把我们残疾军人的冷暖放在心上,积极为我们提供服务,及时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困难。”7月29日,因公四级伤残的残疾军人张继耀说,今年八一建军节前期,市民政局组织为我们1至4级残疾军人发放了慰问品,让我们时刻感受到了党的温暖。近年来,我市把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作为双拥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着眼于提高优抚对象的政治地位、生活水平,先后建立起双拥优抚协调推进机制、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机制、安置工作法治机制、双拥信访维稳机制,形成全社会重视双拥、支持双拥、推动双拥的良好局面。4年来,市财政列支6.5亿元,用于双拥优抚工作。上半年,我市累计发放残疾军人伤残抚恤金1054万元。按照“城乡一体、同役同酬”原则,我市从去年起将义务兵优待金从8800元提高到9500元,累计发放9000余万元。
我市积极制定优待办法,除及时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外,每年拨付2500万元予以优待,确保优待总体水平高于国家规定标准。为较好地解决优抚对象的医保问题,市财政列支2000余万元,使7043名优抚对象享受到“四优先”、“六免费”等“一站式”即时服务。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实现规范化,在全省率先采取综合考核、文化考试相结合的“阳光安置”办法,安置上岗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