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线发力、合力攻坚,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经初步测算,全年PM2.5浓度55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5.4%;PM10浓度9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7.9%;优良天数224天,同比增加58天,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环境空气质量考核奖惩单月不交纳200万元的目标。
  (一)党委政府重视,部门专线联控。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市政府主要和分管领导现场督导10次、夜查6次,召开会议16次,印发实施了《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百日决战方案》。9条专线牵头部门统筹联动,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累计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267份、整改餐饮油烟问题503个、清理取缔非法储煤场100家、淘汰国三柴油车2525辆、联合路检柴油货车1400余辆。(二)管控污染源头,精准实施治理。围绕重点行业区域,确定了680个涉气污染源,并编制了清单,实行属地镇街、主管部门“双派员”帮包制度,推进源头防控。根据监测微站数据每日向有关部门和镇街推送分析报告,明确污染严重区域,指导开展针对性排查整治。持续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完成登记1700余辆。开展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摸底调查,筛选211家重点企业,邀请省环科院专家团队进驻,帮扶指导156家企业编制“一厂一策”整治方案,有效提升了治理精细化水平。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735家企业完成编制,12家企业列入差异化管控名单,发布4次重污染天气预警,累计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40天,进一步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量。(三)强化问题查处,抓好示范引领。全力配合枣庄市百日决战帮扶组开展,累计收到并办结转办件326件。大气指挥部抽调有关部门人员成立工作组,实行集中办公,纪委监委派员全程跟踪督查,期间,累计检查整改问题186个,印发督办6个、问题通报3个、决战专报34期,问责党政干部11人,有效传导了工作压力。扎实开展“全员上阵、一线攻坚”活动,机关科室对城区站点周边日常巡查,执法大队以工业企业为重点开展不间断夜查,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35个。在强化反面问题查处的同时,积极树立正面典型,强化示范带动作用,筛选三维钢结构、连银山水泥等企业作为标杆企业,组织召开现场交流会,引导同类型企业参观学习,完善污染防治设施,提升综合治理水平。
  二、背水一战、决战决胜,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国家监测数据显示,我市群乐桥、王晁桥、洛房桥3条国控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污水综合治理做法在中国环境报报道。
  (一)各级领导亲自督战。针对王晁桥断面水质不稳定问题,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宏伟亲自安排、亲自调度,期间,市政府主要和分管领导先后到现场视察3次,召开调度会议5次,准确分析问题原因,提出应急和系统提升措施。7月6日,省厅副厅长崔凤友,专门到我市开展现场帮扶指导,提出了精准科学的治污措施,要求加快推进相关工程建设进度,按照既定方向坚定信心继续攻坚。11月5日,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局副局长程绪水来滕调研督导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调水水质工作时,对我市在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期间,枣庄、滕州两级人大常委会开展了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对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比较满意。(二)部门镇街广泛联动。完善治理体系,会同水务、综合执法等部门成立专班,构建联动机制,根据水质情况,及时发出预警,各部门分工协作、联防联控,合力推动工作落实。每天关注河流断面数据,一旦发现超标现象,采用“朔源法”对河流沿线进行排查,在敏感点位提取水样,分析超标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整治措施。督促河长制办公室,强化小清河、小冯河和北沙河沿线责任落实,打捞清运水面垃圾漂浮物200余吨,对河道内各类阻水障碍物进行清除。开展联合执法巡查,严肃查处私设入河直排口、偷排偷放等问题,有效保障了水环境安全。(三)治污项目全面提速。市政府投资1500余万元,实施了王林水库生态修复应急工程、赵坡人工湿地进出水系统改造工程、北辛大干渠智能分流井工程,并由第三污水处理厂出资2319万元新建高效沉淀池及配套设施,确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了北沙河、城郭河流域(鲍沟段)人工湿地,对河流水质进行深度净化。划定了荆泉、羊庄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更换、安装水源地保护界碑26个,交通指示牌64个,宣传标示牌40个。坚持“八个优先”,摸索出“高起点引领、多渠道保障、多模式推行、多维度结合、多元化治理”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治理村居538个,占总数的51.4%,受益人口56.5万,工作经验被省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专班在全省推广,该工程已经人大代表票决为2021年滕州20件惠民实事之一。
  三、全面启动、稳步推进,土壤环境安全得以保障
  经成效评估核算,我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
  (一)开展污染状况详查。对102家重点企业用地调查对象进行核实,55家重点工业企业用地开展调查信息采集,掌握了土壤污染企业分布情况;对悟通香料等4家企业开展周边土壤环境试点监测,其中重点监管单位3家,污水处理厂1家。(二)加强重点企业监管。鲁南渤瑞等28家企业纳入枣庄市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并签订壤污染防治责任书。位于城镇人口密集区的国宁化工、蓝空液晶石化、固泰矿业3家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及世纪通泰焦化关闭拆除活动前,按要求编制了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方案,并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三)严格地块准入管理。申请土壤污染治理资金400万元,用于原瑞达焦化公司地块土壤调查评估修复,已编制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和风险评估报告,该地块风险管控和土壤修复项目已招标,计划利用2年时间实施修复。同时,对2019年1月1日之后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建立清单,共涉及建设用地23宗、1143亩,分别启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并全部完成评审工作。
  四、服务提效、项目快批,助推全市经济快速复苏
  全年累计审批项目576个,是2018年审批数量的2.2倍、2019年的1.86倍,为疫情影响下的全市经济复苏提供了强劲的绿色动力,经验做法被省厅和中环报报道。
  (一)推动服务群众“零距离”。为进一步转变职能,提升服务效率,建立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将原行政许可科、环评科、总量办职能和人员进行整合,成立了污染物总量控制中心,既解决了人员不足造成的项目审批慢难题,又通过优化职能配置进一步提升了服务质量,为今年环评审批服务提速、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确保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方式“零距离”,推进“网上便民”活动,所有依申请事项全部“一网通办”,认领182项政务服务事项,服务对象登录山东政务服务网即可办理环评审批等事项,赢得了办事群众的一致认可。(二)帮助中小企业“渡难关”。针对洪绪、鲍沟等镇中小企业数量多、办理环评难的实际情况,对少数已开工建设企业,采取“首次不罚”或“首次轻罚”,按照《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有关情形,对企业免于处罚,并按程序完善了环评审批手续。将污染物排放量小、环境风险低、生产工艺先进的小微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取消现场勘验、公示审查等环节,办理塑料加工、玻璃加工、金属制品等承诺制项目123个,推动了中小企业绿色健康发展。(三)助力全市经济“快复苏”。强化“店小二”服务意识,在项目审批服务中坚持“提前介入、并联审批、临时豁免、总量调剂”四步走,保障了中科蓝天年产20万套空气源热泵、新盈泰文化旅游光大美铭康养温泉小镇、尚品家居工业4.0智造产业园、华电滕州滨湖150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等大项目、好项目早落地。坚持等量倍量替代,年削减化学需氧量617.088吨、氨氮67.584吨、二氧化硫1811.94吨、氮氧化物2057.472吨,否决不符合审批条件的项目32个,腾出更多总量指标用于重点项目建设,为兖矿鲁南化工30万吨已内酰胺项目、北玻院(滕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航天特种聚合物材料生产线等项目调剂了总量指标,完成总量确认项目370个,保障了项目及时开工建设。疫情防控中,指导大明科技防疫消毒产品应急储备仓库项目,临时性豁免环评手续,最大限度支持医疗卫生项目建设。
  五、严格执法、差异监管,切实保障辖区环境安全
  全年立案 118 件,罚款770.8万元,移交公安机关13起,治安拘留12人、刑事拘留4人,查封扣压5起,联合法院执结6 件,催缴罚款64万元,问题发现率大幅下降,整改到位率明显提升,企业的主责意识明显增强。
  (一)强化差异化监管。开展分行业专项执法检查,将不同工业企业划分不同类别,实施分类监管、差异化执法,避免“一刀切”。把守法意识强、管理规范、信用良好的34家企业,列入正面清单,减少现场执法频次;对群众反映多、存在问题多、违法违规多的企业,加密执法检查频次;同时,加强帮扶指导,在16家重点企业实施驻厂帮扶。强化执法人员效能提升,积极组织参加环境执法大练兵知识竞赛,我局荣获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先进集体。(二)及时有效化解信访。建立了应急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畅通反映问题渠道,利用市长信箱、12369环保热线和环保微信群,接受群众环境信访举报,收到并及时办结环境信访1531件。针对投诉集中的信访件,盯住靠上做工作,配合公安机关化解了鲁化、新源热电等非法访和重复访。(三)强化环境风险管控。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托“全天候”线上监管、“网格化”线下巡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开展全员夜查行动,出动执法人员2600余人(次),检查企业1900余家(次),有效规避了环境风险,全年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推进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287家企业完成应急预案备案。深入推进“清废行动”和固废危废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涉重金属行业治理,转移危废5.8万吨; 公检法环协同办案,查处非法倾倒危废固废案件6起,先后到安徽阜阳、江苏盐城等地追查倾倒事件5次,责成倾倒公司清理1400余吨,为财政节省处置资金2000余万。
  六、科技治污、科学监测,源头防控水平全面提升
  在市财政特别困难的情况下,市政府仍然拨付近1300万元,用于提升科技治污水平和环境监测能力。目前,已安装用电监管系统、视频监控设施各200个,加上已建成的120个微站、80个污染源在线监测、2处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和购置的2台无人机,初步搭建了立体管控模式。
  (一)高标准建设信息中心。环境信息中心正在升级改造,对软件系统更新融合,依托环保智慧平台,打造全方位、全区域、全过程的闭合自动监控监管平台,实现隐患第一时间预防、问题第一时间查处、措施第一时间落实。期间,依据用电监管系统报警信息,查处洪绪一企业治污设施未正常使用典型案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委托第三方机构运维,目前已选派8名人员入驻参与搭建融合。(二)全覆盖排查污染数据。收集2072家工业源、137家规模化养殖场、6台生活源锅炉、38个入河排污口、89家移动源数据,基本摸清了污染源状况及污染物产生、排放、处理情况,健全了重点污染源档案,为科学、精准、治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强化排污许可登记工作,审核1600余家登记管理企业数据,完成80家企业排污许可证变更延续。(三)科学性提供监测数据。对国控、省控河流水库断面,水源地、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开展了例行监测,出具水质监测数据2633个,噪声监测数据282个;对重点废水、废气污染源开展监督性监测,出具监测数据403个;提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等委托监测数据1271个,进一步完善了立案调查证据链。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tzxxh638@zz.shandong.cn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