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赴张家港对标学习

时间:2019-10-24 来源:市委办信息调研室

 市农业农村局赴张家港对标学习

 

7月10日-12日,市农业农村局组织10人考察队,赴江苏张家港开展对标学习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现场基本情况

(一)凤凰镇万亩桃园

凤凰水蜜桃产业园通过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种植面积达1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3000亩,水蜜桃亩均收益超过13000元。连续14年举办凤凰桃花节,打响了凤凰水蜜桃品牌,先后获得苏州第一桃、江苏省优质果品金奖、全国首届桃果品评比金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荣誉。水蜜桃示范园被评为“苏州市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园”“江苏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二)张家港七彩明珠农业科技园

该园区位于张家港市凤凰镇万亩桃林中,占地59亩,总投资500余万元,新建连栋大棚近10000平米,同时改建连栋大棚25000平方米,应用日本H型限根栽培模式,每亩仅种植葡萄8株,主要种植“夏黑”“巨峰”“阳光玫瑰”等七个品种的葡萄,每亩葡萄产量控制在1500斤左右。为进一步节约人力物力,园区实施物联网智能种植、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农业视频监控及大屏展示等项目,实现远程控制、远程可视,园区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

(三)张家港市凤凰农业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张家港市凤凰佳园成立于2007年,位于凤凰镇支山村千亩桃园内。基地面积200亩,其中连栋设施80亩,总投入资金1200万元,主要从事凤凰水蜜桃的设施栽培研究和开发,水蜜桃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公司年产鲜桃可达100多吨,年收入200-300万元。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园”、“江苏省农科院”、“苏州市农业技术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于2009年制订了苏州农业地方标准——《温室水蜜桃生产技术规程》,于2010年制订了江苏省农业地方标准——《凤凰水蜜桃栽培技术规程》。基地于2010年被农业部列入首批国家级标准化果园及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江苏试验站指定基地,“凤凰佳园”水蜜桃在2009年全国首届桃果品评比中获得江苏省唯一的金奖,近年来在各级果品评比中多次荣获金奖。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立足凤凰水蜜桃产业,着力打造凤凰水蜜桃品牌、拓展网络营销渠道、逐步完善“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新模式,强化技术培训,规范种植技术,增强示范辐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引领凤凰水蜜桃产业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凤凰镇双塘村肖家巷(车览)

凤凰镇双塘村肖家巷位于国家AAAA景区凤凰山东侧,北挨沿江高速、凤恬路景观大道,西邻三干河,村庄占地180多亩,现居住农户42户,约180人。随着凤凰镇经济、旅游的加速发展,按照构建“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乡村人居环境要求,围绕“环境美,村民富”的目标,凤凰镇对肖家巷进行规划,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着重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旅游业配套服务行业--农家乐,做好集休闲、垂钓、采摘、种植一体的农庄风格。村投入200多万元,实施修缮破旧房屋、污水管网接管、河道疏浚、增设健身场所等工程,通过对肖家巷村庄的环境整治,倾力打造了一个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良,农村休闲特色更加鲜明,公共服务更加配套的现代化新型康居村庄,使之与风景区相适应,勾勒出了一幅更具江南水乡农家韵味的美丽村庄。

(五)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

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位于张家港市东南部,行政区域面积3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万亩。园区原为省农垦常阴沙农场,2004年划归属地管理,耕地性质为国有,板块定位为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近年来,园区紧扣“做强现代农业,做优乡村旅游”的总体目标,深入实施“四大路径”、建设“四个港城”,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在现代农业上,先后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等,2017年10月又成功入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创建单位。初步形成“南北高效果蔬、中部绿色稻米、滨江特色水产”三大产业布局,其中绿色稻米25000亩、高效果蔬8000亩、特色水产3000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8个、绿色食品14个、GAP认证4个,常阴沙地产大米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引进培育各类农业企业45家,其中人才企业20家。

在乡村旅游上, 坚持“农旅融合”,相继建成通江公园、震宇生态园、“常阴沙花海”等一批景区(点)。先后举办了六届常阴沙油菜花节。常阴沙生态农业度假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景区(点)。2018年,一期投资1.5亿元的“闲心公社”田园文化旅游度假综合体项目落地建设。

在民生保障上,卫生、助残、养老、扶贫等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文明创建深入开展,城乡建设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先后创建省级康居村庄1个、美丽乡村3个、美丽村庄示范点2个,苏州市美丽村庄示范点1个、苏州市“三星级”康居乡村7个。此外,社会治安紧抓不放,平安创建成效显著,“八大类”案件连续多年保持零发案。

(六)水利综合服务中心信息化系统

水利综合服务中心信息化系统座落于园区原老党校旧址。2014年,为提升防洪除涝、农业供水、生态保障等管理能力,园区投资185万元建立该系统。该系统主要涵盖三大功能:一是通过对采集的水雨情数据进行分析,为圩区水利工程远程监控提供决策支持;二是通过与“市局”水利数据中心、防汛决策支持系统、气象公共服务平台等建立连接,实现园区及周边水利信息资源共享;三是通过建设园区GIS空间地理操作平台,实时展现园区水利建设、农业建设的发展情况。此外,为加快推进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步伐,同年,园区又投入375万元,对辖区内的常兴社区1000亩农田进行农田智能灌溉系统改造,通过连片治理,进一步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七)常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常西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内部植入党建、文娱、宣教等功能,可容纳100人参加活动,平常在这里开展党员大会、主题党日、红色观影会、播放经典锡剧黄梅戏等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居民业余生活;同时这里也是田园党建实境课堂,创新农村党员教育模式,将宣讲平台建在了农村党员身边,紧贴了农村党员的需要,让农村党员随时随地能听到党的理论传播的声音。这是社区打造的一个村史馆,同时也是人大代表议事厅,内部植入村史、党建、村民议事的功能,社区也积极开展“村民说事”,如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事,我们会组织村民来到这里进行商议。

(八)常西社区闸北圩

闸北圩位于常西社区沿江公路东侧,原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而言不够完善,以康居特色村建设为契机,除了辅房修缮、墙面出新、菜地整饰、绿化景观、河道整治等基础建设外,还辅以园区农旅发展、社区村史展示为特点,闸北圩通过邀请多方文化创作达人,聘请上海一家专业艺术团队,历时一个月的用心创作打造而成。专业设计师通过对当地传统文化的挖掘,结合田园风光的特点,用16幅栩栩如生的3D艺术墙绘展现了常阴沙从最原始的江滩风貌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成果,使村庄充满了淳朴自然的生活气息;借助园区旅游发展规划,在闸北圩内预留旅游发展空间、服务设施场地等今后发展余地;通过开展垃圾分类,配备卫生基础设施,提升闸北圩整体环境质量。

(九)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农创园项目

该项目占地780亩,规划总投资6000万元,是以“农业创新,农民创业”为主题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创建项目。农创园以农业科技研究、开发、生产、推广为一体,设立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种子种苗产业园、高效农业推广中心四大板块。2018年,由园区管委会投资,建成连栋大棚30000平方米,已基本外租完毕。2019年计划建设连栋大棚及日光温室26500平方米,改造提升育苗温室3000平方米,并启动占地10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大楼建设,全力打造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农业创新创业平台。

(十)沃华农业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沃华农业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园区农业科技综合孵化服务中心,成立于2014年6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是一家以基地种植、社会化服务、农机具开发、初加工、深加工、农超对接、国际贸易和科学提取等为发展业态的现代农业科技企业。公司下设全资及控股子公司4个,建有研发管理团队1个(包含研究员、硕士30多人),拥有发明专利28项、实用新型14项,主要从事研发、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及出口天然、安全的农业蔬菜系列产品。先后与山东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2014年在国内率先实现种子丸粒化、育苗工厂化、移栽机械化、采收自动化的大葱生产技术,建有大葱种植示范基地2000多亩,示范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16年建成国内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水培蔬菜生产线,开展水培生菜等叶菜类蔬菜的生产、种植及研发,基地产品无农残、无重金属污染,主要销往长三角、珠三角及港澳地区,该项目于2017年成功获评张家港市领军型人才创业计划项目。

(十一)永联小镇

2006年3月动工建设永联小镇,预计总投资30多亿元,规划用地1000亩,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容积率1.5,绿化率为42%,可容纳5000多户村民。居住区按城镇化、现代化要求,建有幼儿园、小学、过街隧道、医院、农贸市场、地下车库、商业休闲街及居民生活街等公共配套设施;农耕文化园、景观河、水幕电影、游船码头等娱乐休闲设施;喜事厅、敬孝堂等江南民俗设施;还配有周界报警、电视监控、网络电话等智能管理设施。永联议事厅于2011年动工建设,2013年正式投入使用,通过“百姓事百姓议”的举措,实现民主自治。现在,永联村结合区域治理实际,研究形成了代表大会议大事、议事团体议难事、楼道小组议琐事、媒体平台议丑事的民主协商议事体系。大事就在这个主厅召开,内设285个席位,每年在这里至少召开2次社员代表大会、2次居民代表大会。屋顶设有球型透明天窗,寓意着打开天窗说亮话,畅所欲言。这是发言席,厅内共设有3个,结合自由出入的座位设计,代表们可随时上前发言。主厅正前方的球形仪器为视频追踪系统,可对发言者进行实时追踪、直播、记录,与议事外大门上方的LED大屏,构成了实时直播系统。二楼还配套建设了可视参观通道,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

(十二)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

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是国家AAAA级景区、江苏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和中国农耕文化示范园,占地500亩,于2009年9月动工建设,2010年7月竣工开园。农耕文化园按照“特征鲜明的江南水乡、功能丰富的休闲农庄、农耕主题的文化长廊”的总体设想进行规划建设。2019年改造升级后,全园分为肥米粒萌宠乐园、休闲木屋区、作坊区、农家乐园区、水世界和游乐场六大区域,以多种形式展示传承着传统农耕文化和江南民俗文化。

二、张家港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张家港市紧紧围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手,以农业园区建设为平台,以项目推进为抓手,以科教服务为支撑,以多元投入为保障,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发展布局,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出效益稳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保持省内领先。先后获得全国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国家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完成国家农村改革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试点任务,成为全省首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

(一)提质增效,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贯彻落实农业“四个百万亩”目标任务,落地上图优质水稻、特色水产、高效园艺、生态林地54.36万亩。在此基础上,推进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粮食生产上,在全省率先实施水稻和小麦良种统一供应,这些品种受到粮食部门和市民的普遍欢迎。同时大力推广集中育供秧、机插秧等高效粮作技术,取得了增产又增收的效果。2015年,杨舍南新丰产方水稻最高单产925.7公斤,打破了太湖地区历史记录。2018年,全省“味稻小镇”建设暨水稻集中育秧现场观摩培训会议在张家港市召开,常阴沙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全省首批“味稻小镇”。张家港市善港大米和常绿大米获评“2018苏州大米十大价值品牌”。园艺生产上,建成菜篮子基地1.6万亩,其中优质蔬菜基地3000亩左右,推动了天天鲜、沙洲绿等一批生鲜配送销售企业发展。在全省率先推进绿叶菜价格指数保险,获得《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重点打造水蜜桃、葡萄、梨等特色优势果品产业,多家基地水果在全省优质果品评比中屡获金奖。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现代农业(蔬菜)产业体系综合示范基地1个、蔬菜标准园14个(其中省级以上5个、苏州市级1个、张家港市级8个),建成果品标准园6家(其中部级1个、省级3个、苏州市级2个)。畜牧水产上,持续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坚决关停整治不达标养殖场。推进畜禽规模养殖,新建1家万头猪场,畜禽规模养殖比例90%以上。启动新一轮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计划从2018年起,利用三年时间改造5000亩,目前批复建设面积2830.41亩。农村绿化上,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达2.136万亩,林木覆盖率19.68%,在苏州县市中名列第一。

(二)夯实基础,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条件。一是加快农业基础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32.8万亩,占耕地面积比例达71%。建成苏州市级以上农业园区7个,园区面积达12万亩。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省级产业园,凤凰水蜜桃产业园被评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二是强化农业装备。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解决粮食生产中育秧、植保、烘干等薄弱环节。三年新增农机具500多台(套),累计建成产地粮食烘干中心31个。地产粮食烘干能力提升到75%,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提升到97.9%,全面完成江苏省粮食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创建任务。启动农业信息化综合平台建设,农业信息融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物卫生监督、农机定位等系统建成运行,开启了农业管理信息化时代。三是持续改善农业环境。全面实施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工程,实施植保绿色防控,基本实现低毒、微毒农药品种的全覆盖。2018年,推广应用配方肥1.39万吨,配送商品有机肥8500吨,秸秆综合利用率100%,推广林地养鸡、稻鸭共作等复合经营1700多亩,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7.98万亩。

(三)创新引领,推动新型业态加速发展。一是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全市共培育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53家。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常阴沙花海、凤凰桃花节等农业节庆知名度不断提升。凤凰镇蜜桃人文小镇、锦丰镇金沙洲休闲养生小镇列入江苏省首批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名录。永联村、长江村获得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2018年,全市休闲观光农业企业发展到42家,2个村(社区)被评为休闲农业精品村,2个企业被评为主题创意农园,全年举办农业节庆活动62次,综合收入4.89亿元。二是农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农业电商加快发展,全市农业电商销售额达2.16亿元。建成3个市级农产品配送中心,发展100多个社区农产品配送柜。三是社会化服务不断扩大。张家港市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经验。农药集中配送、畜禽防疫服务、稻麦良种统供等项目得到了省、苏州市的肯定和推广。2015年以来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分别被列为农业部和国家农村改试点。目前,张家港市水稻工厂化育秧、农药配送、动物防疫、稻麦良种选育、粮食烘干、农机维修等生产性已全部实现了社会化服务,各类农业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达240多家。

(四)响应热点,树立农产品质量品牌。2017年,张家港市被农业部授予国家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在全国“双安双创”宣传周上,我市“综合治理和全程监管”模式成为全省唯一县级参展典型。在综合治理方面,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农药集中统一配送,粮食、果蔬、兽(渔)药配送占比分别达到了95%、90%和70%以上,有效遏制了违禁农药的使用。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三品”农产品面积占比超过90%。推广清洁生产,基地生产生活垃圾由所在村统一清运。在全程监管方面,建立了市、镇、基地、市场四级检测网络,严格实施市场准入、产地准出。开展镇级农产品质量监管站规范化建设,全面实施网格化监管,实现对农业基地和种养大户监管全覆盖。通过农产品质量建设,张家港市品牌农业亮点纷呈,连续多年在秋季举办了品牌农产品博览会,并到南京举办优质农产品专场。16年启动了“绿动港城”优质农产品进社区和农业基地市民开放日活动,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凤凰水蜜桃和常阴沙大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拥有苏州以上名牌农产品30多只,获得无公害、绿色等认证农产品200多只。

(五)务求实效,加强和改进工作绩效。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一岗双责”,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对干部的任免、人事调动、现代农业项目建设等重大事项坚持民主集中制,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制订公车使用、公务接待等规章制度,筑牢思想和制度防线。深化落实为民举措。简化办事程序,对群众申请事项采取分阶段、按区域、走下去的办法进行集中办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种畜禽生产许可证上门办理率达100%,渔船登船检验率、捕捞许可证上船发放率达100%,农机监理以镇为单位送检下乡,所有服务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办好办妥。提升为农服务水平。秉承“服务零距离”的宗旨,系统中级职称以上农技人员全部挂钩到基地、大户,深入田头、船头开展“送农技、送农资、送信息、送服务”工作,涌现出了“全国农业工作先进个人”蔡东林、“全省最美乡村兽医”茅永芬等一批先进典型。积极办好代表建议,将办理人大代表建议作为解决农业生产难题和为民办实事的平台和契机,按时办结率、见面率、答复率、满意率均为100%,连续多年被市人大评为建议办理先进单位。大力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农村人才培养。组织开展“农民创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农民培训,每年培训人数超千人。同时,针对基层农业技术力量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队伍青黄不接等问题,与扬州大学签订了委托培养协议书,开设张家港班,每年定向培养30名左右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生,9年来已合作培养大学生233名,有效缓解了基层人才缺乏的状况。

三、对标重点

1.农业园区建设。张家港市建成苏州市级以上农业园区7个,园区面积达12万亩,平均每个面积达1.7万余亩,园区规模大,有利于长期规划发展。其中,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省级产业园,凤凰水蜜桃产业园被评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2.农业物质装备。张家港市建成高标准农田32.8万亩,占耕地面积比例达71%。建成产地粮食烘干中心31个,地产粮食烘干能力提升到75%。启动农业信息化综合平台建设,农业信息融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物卫生监督、农机定位等系统建成运行,开启了农业管理信息化时代。

3.新型业态发展。2018年,张家港市休闲观光农业企业发展到42家,2个村(社区)被评为休闲农业精品村,2个企业被评为主题创意农园,全年举办农业节庆活动62次,综合收入4.89亿元。农业电商加快发展,全市农业电商销售额达2.16亿元。建成3个市级农产品配送中心,发展100多个社区农产品配送柜。

4.品牌质量监管。张家港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农药集中统一配送,粮食、果蔬、兽(渔)药配送占比分别达到了95%、90%和70%以上,“三品”农产品面积占比超过90%,基地生产生活垃圾由所在村统一清运。建立了市、镇、基地、市场四级检测网络,开展镇级农产品质量监管站规范化建设,实现对农业基地和种养大户监管全覆盖。拥有苏州以上名牌农产品30多个,获得无公害、绿色等认证农产品200多个。

四、发展路径

一是坚定不移建园区。大力推进“双招双引”,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吸收社会资本投入,规范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整合部门资源,打破行业界限,合力建设综合性的科技园区、产业园区示范园区。加快推进丰谷云农、中国建材凯盛滕州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等园区的建设进度。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力争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8%以上。

二是坚定不移强装备。加快千亿斤粮食、高标准农田建设、高产创建等项目实施进度,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运营好中国(滕州)马铃薯交易中心、中国(滕州)马铃薯大数据中心、“滕州马铃薯指数”平台。充分发挥中国农业科学院滕州马铃薯主食化开发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滕州马铃薯主食化博士后工作站的作用,引进推广马铃薯新品种,加快发展马铃薯加工业。实施山东省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行政村益农信息社覆盖率达到80%

三是坚定不移拓业态。加快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促进立体化、复合式全产业链发展,培育产业链领军企业,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和服务相互融合,推动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引导二三产业向重点镇街及产业园区集中,形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集群,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先导区。

四是坚定不移抓安全。健全农产品质量全链条标准体系,创建滕州马铃薯、滕州大白菜团体标准和滕州马铃薯标准创新平台。深化农业综合执法队伍改革,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以“尚善福地,品牌农业”滕州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为主体,讲好“品牌故事”,创建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积极开发国内外市场,设立一批特色农产品专营店。办好中国(滕州)马铃薯科技文化节、中国农民丰收节,持续扩大滕州农产品知名度。

五是坚定不移优环境。突出“五化”“七改”,着力抓好镇域路域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千村绿化提升行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抓好农村污水综合治理,年内完成310个村,尽快实现全覆盖。抓好农村垃圾综合治理,探索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机制,积极争创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年内建成596公里,每个镇至少建成1条精品示范路。抓好改厕巩固提升,重点实施街道村居改厕工作,年内完成4个街道改厕9000户的任务。统筹推进水、电、气、暖等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引入市场化机制,运营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等设施,真正让群众用得好、长受益。

六是坚定不移建乡村。在村庄规划上,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体现我市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把农村路网、管网、垃圾处理网、污水治理网等列入村庄规划,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把环境改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增收,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后劲和活力。确保年内新建A级美丽乡村110个,村内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主要道路“五化”村庄覆盖率达到80%以上。推进农村景区化,大力发展美丽乡村体验游、功能性食品等特色产业,加快实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让环境就是生产力充分显现。

七是坚定不移强党建。通过集体学习、个人自学、专家授课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章、准则、条例等重要文件资料的学习,增强政治意识。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党务公开、“三会一课”、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加强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始终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不放松,切实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内容,细化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落地。积极主动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管好各类意识形态阵地。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党风党纪和廉洁自律教育,重点开展警示提醒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筑牢思想防线。认真履行领导干部报告重大事项、述职述廉等制度,强化权力运行监督,确保干部清正、机关清廉、政治清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