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查询

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专题

滕州市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时间:2019-07-31 来源:京台高速公路滕州段改扩建工程建设指挥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持源头防治,调整四个结构,做到四减四增”(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过剩和落后产业,增加新的增长动能;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使用;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好全国生态环保大会、全省生态环保大会暨“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动员大会和枣庄市会议精神,切实解决我市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实施国家和省、枣庄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坚持源头防控,坚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坚持“四减四增”,推进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推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空间格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富裕美丽文明新滕州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产业、能源、运输和农业投入结构持续优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农业投入结构初步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发展的质量更好、结构更优、效益更高。

    专栏:行动方案指标体系

    目标任务        2020年目标

    产业结构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6%左右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45%以上

                    规模以上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率        20%以上

                    能源结构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17%

                    能源消费总量        完成枣庄市下达目标要求

                    煤炭消费总量        完成枣庄市下达目标要求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        21%

                    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提升4个百分点

                    运输结构        铁路货运周转量占全社会货运周转量比例*        提升7个百分点

                    国三营运柴油货车淘汰量        完成枣庄市下达目标要求

                    农业投入结构        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下降率        6%

                    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下降率        12%

                    商品有机肥使用量        〉4万吨

  主要污染物

                   排放总量        二氧化硫削减比例        28.9%

        氮氧化物削减比例        48%

        化学需氧量削减比例        16%

        氨氮削减比例        16%

        挥发性有机物削减比例        20%

注:基准年为2015年;*基准年为2017年。

    二、调整产业结构

    坚持“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强力推进落后产能淘汰、过剩产能化解和违法违规产能清理,严格实施采暖季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加大政策引导与支持力度,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行业绿色动能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优化空间布局,努力增加绿色新动能。

    (一)减少落后和过剩产能

    1.着力淘汰落后产能。按照省、枣庄市及我市有关要求,以煤炭、化工、水泥、造纸、焦炭、平板玻璃等行业为重点,落实部门联动和镇街属地责任,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依法依规关停退出一批能耗、环保、安全、质量达不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产品或淘汰类产能。(牵头单位:市经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环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安监局、市煤炭局,配合单位:各镇街;以下工作均需各镇街配合落实,不再重复列出)

    (1)能耗方面,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对达不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要求的产能,予以限期整改;整改未达标的,依法关停退出。(牵头单位:市发改局)(2)环保方面,属于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的产业政策目录中明令淘汰或者立即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落后产品的,不予核发排污许可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超过大气和水等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污、违反固体废物管理法律法规,以及超过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排污的企业,责令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关闭。(牵头单位:市环保局)(3)质量方面,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法,对相关产品质量达不到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产能,依法查处并责令停产整改;整改未达标的,依法关停退出。(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4)安全方面,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条件达不到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的产能,立即停产停业整顿;整顿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予以关闭,吊销其相关证照。(牵头单位:市安监局)(5)技术方面,按照产业政策规定,淘汰相关工艺技术装备,拆除相应主体设备;暂不具备拆除条件的,应立即断水、断电,拆除动力装置,封存主体设备(生产线),承诺不再恢复生产,并限时依法拆除。(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6)严厉打击违法生产和销售“地条钢”行为,依法全面拆除生产建筑用钢(含钢坯、钢锭)的工频炉、中频炉等装备。(牵头单位:市经信局)

    2.着力调整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结构布局。遵循产业发展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把焦化、轮胎、化肥、玻璃等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和突破口,着力破除瓶颈制约,努力实现高耗能行业布局优化、质量提升,推动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建立完善精准的企业分类综合评价体系,倒逼落后产能市场出清,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鼓励企业通过产能置换、指标交易、股权合作等方式开展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布局。(牵头单位:市发改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局)(1)焦化行业,不断调整优化焦化产业布局,提升企业装备水平,拉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关停并转、产能置换等方式,推动焦化产能向优势企业集聚,支持重点项目做大做强,提升煤化工深加工水平,加大独立焦化企业淘汰力度。(牵头单位:市发改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局)(2)轮胎行业,进一步提高子午化率和产业集中度,增强品牌价值,提升质效水平;逐步减少斜交胎产量,重点发展轻型载重子午胎、工程子午胎、航空胎等特种轮胎,开发绿色轮胎、雪地轮胎、安全轮胎、智能轮胎等乘用车轮胎新产品。(牵头单位:市发改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局)(3)化肥行业,大幅提高洁净煤气化占合成氨总产能的比重,压缩合成氨产能,减少标准煤消耗和废气排放量。(牵头单位:市发改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局)

    3.着力依法清理违法违规产能。加大已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监管力度,采取“两断三清”等措施,严防已淘汰和化解的落后和过剩产能死灰复燃。清理整顿中央、省、枣庄市环保督察发现的各类违规产能和替代产能。(牵头单位: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坚决依法依规关停用地、工商登记条件和行政许可手续不全并难以通过改造达标的企业,限期治理可以达标改造的企业,逾期改造未达标的一律依法关停。(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

    4.着力实施“三上三压”。重大项目建设,必须首先满足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减量替代是原则,等量替代是例外”的总量控制刚性要求,实施“上新压旧”“上大压小”“上高压低”,腾出“旧动能、小项目、低端产能污染物排放的笼子”(小项目指传统产业或污染重的小项目),换上“新动能、大项目、高端产能的鸟”,新项目一旦投产,被整合替代的老项目必须同时停产,倒逼新旧动能及时转换,杜绝“新瓶装旧酒”“新旧并存”的假转换。严禁水泥、平板玻璃、焦化、铸造等行业新增产能,对确有必要新建的必须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2018年年底前,原则上不再审批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确需新建、技改提能和核增产能的,一律实行减量置换。(牵头单位:市发改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环保局)

    5.着力实施季节性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对重点高排放行业工业企业实施季节性生产调控,相关部门要牵头组织制定错峰生产调控方案,明确错峰生产的行业、企业清单及调控时段。对错峰行业中环境行为特别优秀的企业,免予实施错峰生产。每年9月底前,要将调控方案以市政府名义报枣庄市经信委、枣庄市环保局备案,并向社会公开。按照实际情况和臭氧浓度水平,制定实施臭氧高值季调控方案。全市水泥企业采暖季全部实施停产,砖瓦窑等建材行业采暖季全部实施停产。通过延长出焦时间的方式降低焦化企业生产强度。由于民生等需求存在特殊情况确需生产的,应按照要求报枣庄市主管部门批准、备案。(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环保局)

    (二)增加新的增长动能

    1.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1)大力发展“四新”、促进“四化”、实现“四提”,通过发展“九强”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绿色动能。(牵头单位:市发改局)(2)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重点突破,培育壮大新动能主体力量,打造一批新型特色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市信息化服务中心)(3)加快推动高端装备创新发展,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提升综合集成水平,打造国内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高端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到2020年占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5%左右。(牵头单位:市经信局)(4)突出新能源新材料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新材料融入高端制造供应链,打造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牵头单位:市发改局、市经信局)(5)深入实施“健康滕州”战略,促进医疗、养老、养生、体育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打造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产业链,积极推进全市医养健康产业平稳、快速、有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医养健康多元化需求。(牵头单位:市卫计局、市旅服局)

    2.大力加快传统行业绿色动能改造。加快引进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推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打造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形成动能转换新力量,实现传统产业提质效。在能源、建材、化工、造纸、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全面推进清洁化或园区循环化改造。(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到2020年,化工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5%左右、碳排放降低18%左右;建材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降至4.05吨二氧化碳,日产4000吨以上规模的水泥生产线能耗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平板玻璃深加工率达到60%以上,低辐射镀膜玻璃应用比例达到40%,生产线能耗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造纸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至1.74吨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降至4.42吨二氧化碳。(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局)

    以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化工园区为契机,坚持创新、安全、环保、质效联动发展,加快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发挥中科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等平台作用,推进兖矿鲁南化工聚甲醛、联泓集团新旧动能转换等项目建设,建设国家级煤化工产业基地,打造千亿级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化工企业进入园区集聚发展,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总量控制的要求,到2020年,化工企业入园率达到30%。大力支持国家级绿色园区创建,逐步扭转化工产业布局不合理的现状。(牵头单位: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大力提升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水平,进一步强化园区创建动力和示范性,鼓励园区探索符合我市发展实际、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发展模式和组织方式。(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和发展农业“新六产”,到2020年,积极争创农业“新六产”示范县,培育“新六产”示范主体10家以上,塑造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程化监管,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牵头单位:市农业局)

    (1)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弘扬墨子创新和鲁班工匠精神,加快文化经济融合发展,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富新型文化业态,完善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打造特色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到2020年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促进生态文明与传统文化互促共生。(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2)发展精品旅游产业,创新旅游发展机制,推动旅游业与农业、工业、教育、文化、体育、城建以及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发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到2020年,精品旅游产业游客数量达到1000万人次左右。(牵头单位:市旅服局、市文广新局)(3)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信贷管理制度,鼓励开展能效信贷、排污权抵押贷款、碳排放权相关金融创新等绿色金融业务,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构建现代化、便利化、普惠化的金融服务体系。(牵头单位:市金融办、市财政局)

    3.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壮大绿色产业规模,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开展“节能环保产业强身壮骨”行动,培育一批节能环保领域的骨干龙头企业和高端产品,推动产业扩规增容、提质增效集聚发展。积极推行节能环保整体解决方案,加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监测等新业态,积极探索区域环境托管服务等新模式。对政府实施的环境绩效合同服务项目,公共财政支付水平同治理绩效挂钩,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成为我市新的支柱产业之一,涌现一批环保技术龙头企业和高端产品,全市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积极推广重大清洁生产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构建多元化清洁生产服务体系,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清洁生产服务机构。(牵头单位:市经信局)

    4.大力优化空间布局。(1)采取“产能总量和污染物总量双平衡法”,优化整合焦化、轮胎、造纸、化肥等行业产能布局。产能总量采取全市平衡,优化整合过程中相关产能总量不能增加;污染物总量采取全市平衡,通过减量或等量替代,优化整合过程中不能增加新产能落地区域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新优化产能投产之时,被整合老产能一律依法同时关停。(牵头单位:市发改局、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局)(2)按照山东省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实施意见,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明确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开发强度和管控措施,编制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保等“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出台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生态修复补偿、差异化考核评价等制度,健全完善主体功能区建设长效机制。(牵头单位:市规划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3)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要求,2019年年底,要完成“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制定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明确禁止和限制发展的行业、生产工艺和产业目录。(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林业局、市规划局)(4)严格执行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行业规范准入条件,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满足区域规划环评的要求。(牵头单位:市发改局,责任单位:市环保局)(5)组织对土地利用有关规划、区域、流域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有关专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调整优化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规模和结构。正在实施但未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要在2019年年底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并同步修订规划内容。(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林业局、市规划局、市水利和渔业局)

    三、调整能源结构

    按照控增量、减存量、提效率的系统治理思路,进一步加大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力度,增加清洁能源使用。到2020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由2015年的1149万吨,压减到1001.3万吨以内;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7%,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847万吨标准煤以内,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比2015年提升4个百分点。

   (一)减少煤炭消费

    1.着力压缩煤炭存量消费。按照国家要求启动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的淘汰工作,确需保留的,必须实现超低排放改造并与省、市、区(市)三级监控网络联网且稳定运行。65蒸吨/小时及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实现节能和超低排放。加快推进平板玻璃等行业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牵头单位: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局)

    加快淘汰落后燃煤机组,淘汰一批服役期较长机组、大机组供热覆盖范围内的小机组、去产能企业配套机组和环保、能耗、安全等不达标且不具备改造提升条件的30万千瓦以下机组;清理整顿违法违规建设的燃煤机组,优先淘汰30万千瓦以下的运行满20年的纯凝机组、运行满25年的抽凝热电机组和2018年年底前达不到超低排放的燃煤机组,用发电权交易方式进行补偿。(牵头单位:市发改局)

    扩大集中供热范围,加强集中供热源和配套管网建设,支持区域联片热电联产项目建设,以热水为供热介质的热电联产项目,20公里供热半径内原则上不再另行规划建设抽凝热电联产机组;以蒸汽为供热介质的热电联产项目,10公里供热半径内原则上不再另行规划建设其他热源点。鼓励拥有技术和资金优势的企业参与集中供热的热源和配套管网建设。(牵头单位:市发改局、市经信局,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加大对纯凝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技术改造,淘汰管网覆盖内的燃煤锅炉、燃煤小热电。在不具备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条件的地方,现有多台燃煤锅炉可按照等容量替代的原则建设高效的大容量燃煤锅炉。鼓励余热资源较为丰富的企业利用余热余压等技术进行对外供暖。到2020年,城市集中供暖面积达到2500万平方米。(牵头单位:市住建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环保局、市经信局)

    实施清洁采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开展燃煤供热锅炉清洁能源替代。集中供暖未覆盖的地方,结合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气代煤、电代煤、热代煤等清洁采暖方式。以镇街为单元整体推进,并将完成电代煤和气代煤的地方划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禁止散煤销售和使用。2020年采暖季前,全市基本实现散煤清零。要加强与电网企业衔接,统筹推进“煤改电”输变电工程建设,满足居民采暖供电需求,对“煤改电”配套电网工程应予以支持,统筹协调“煤改电”“煤改气”用地指标。在有资源条件的地方,优先支持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替代散煤。(牵头单位:市住建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经信局)

    减少劣质煤使用,对暂不具备清洁采暖条件的区域,积极推广使用型煤、优质无烟块、兰炭等洁净煤进行替代,大力推动“洁净型煤+节能环保炉具”模式。建立健全煤炭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煤炭质量全过程监管,提高煤炭品质,严格控制劣质煤炭进入消费市场,严厉打击劣质煤销售。鼓励火电等高耗煤行业采用高热值煤炭,减少低热值煤炭使用量。(牵头单位:市煤炭局,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2.着力控制新增煤炭消费。(1)严格控制新上耗煤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鼓励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消费。(牵头单位:市发改局、市经信局)(2)完善煤炭替代审查制度,贯彻落实《山东省耗煤项目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办法》,提高煤炭利用效率低的行业煤炭减量替代系数。对于确需建设的耗煤项目,严格落实替代源及替代比例,所有新、改、扩建项目一律实施煤炭减量替代。(牵头单位:市发改局)(3)严格按照《枣庄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规定,结合能耗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要求,审查项目节能报告。(牵头单位:市发改局、市经信局)(4)严把新上耗煤项目的环评审批关,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须包含经相关主管部门核定同意的煤炭减量替代方案。(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3.着力提高煤炭使用效率。加强重点工业行业提标改造,在重点耗能行业全面推行能效对标。到2020年,工业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20%以上,电力、建材、化工、煤炭、轻工、纺织、机械等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新建高耗能项目单位产品(产值)能耗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火电行业,新建燃煤发电项目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千瓦时,现役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0克/千瓦时;大型发电集团单位供电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825克/千瓦时以内。(牵头单位:市经信局)提高电煤利用比例,2020年全市电煤(含热电联产供热用煤)占煤炭消费比重达到国家、省、市下达的目标要求。(牵头单位:市发改局)推动绿色建筑提质增效,城市规划区新建建筑要严格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全面执行居住建筑节能75%、公共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设计阶段标准执行率达到100%,施工阶段不低于99%,积极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及近零能耗建筑建设试点。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从2018—2020年,完成每年下达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任务指标,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万平方米,新增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面积61.8万平方米,打造省级绿色示范城镇(区)3个,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基本实现全覆盖。(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市规划局、市建工局)

    4.着力落实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制度。制定实施全市2018—2020年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实施方案,将全市煤炭消费压减任务分解落实到全市规模以上耗煤企业,每家企业要编制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实施方案,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协同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牵头单位:市发改局)

    (二)增加清洁能源使用

    1.大力增加清洁能源供给能力。实施非化石能源倍增行动计划,因地制宜规模化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推进太阳能利用与常规能源体系相融合,以推广应用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努力实现光伏产业规模化和跨越式发展,力争到2020年,大阳能年利用量可以替代5万吨标准煤以上。(牵头单位:市发改局)推动生物质能资源规模化和市场化开发,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益,力争到2020年,生物质能年利用量可以替代6万吨标准煤。加快生物质成型燃料在工业供热和民用采暖等领域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建设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基地,到2020年,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力争达到3万吨以上。(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局)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推动清洁低碳能源优先上网。到2020年,全市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分别达到5万千瓦、10万千瓦、6万千瓦。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在符合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前提下,结合供暖(制冷)需求,将地热供暖纳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市发改局、市住建局)

    2.大力提升天然气供给能力。(1)抓好天然气储销体系建设,构建多元化的天然气供应体系,2018年、2019年、2020年,天然气供气量分别达到2.15亿、2.63亿、2.66亿立方米。加强煤层气(煤矿瓦斯)综合利用,实施生物天然气工程。(牵头单位:市住建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煤炭局、市经信局)(2)加快储气设施建设步伐,2020年10月底前,市政府的应急储备能力达到量化指标要求。(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住建局)(3)巩固气化滕州成果,积极发展新用户,推广天然气应用,提高天然气在工业、商业和居民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牵头单位:市住建局)

    3.大力扩大外电供给能力。加快推进潍坊至临沂至枣庄(滕州)至石家庄特高压环网建设,增强接纳省外来电能力和安全稳定运行能力。到2020年,“外电入滕”能力达到52万千瓦。(牵头单位:市发改局、滕州供电部)

    4.大力调整能源布局。优化煤炭开发布局,保护性开采我市煤炭资源,稳步推进境外煤炭基地建设。(牵头单位:市煤炭局)按照区域生物质产出类型,在不影响植被和生态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布局生物质发电项目。(牵头单位:市发改局)

    四、调整运输结构

    通过压缩公路货物运输量,提升公路运输效率,实施公路运输绿色化改造,加大多式联运货物运输量,提升铁路货运能力,着力控制移动源污染。到2020年,铁路货运周转量占全社会货运周转量比例较2017年提升7个百分点,公路货运周转量占比显著降低。

    (一)减少公路运输量

    1.着力压缩公路货物运输量。压缩大宗物料公路运输量,到2020年,对运输距离在400公里以上、计划性较强的煤炭、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基本转为铁路运输。已有铁路专用线的重点工业企业,到2020年,铁路装车能力利用率达到85%,卸车能力利用率达到89%,已有铁路专用线的重点工业企业铁路运输比例达到国家要求。加快电力等重点企业和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货物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显著提高大宗货物非公路货运比例。开展中小企业原材料铁路敞顶集装箱配送工作,2019年年底前,铁路配送运量比2018年增长50%,2020年年底前,比2018年翻一番。新、改、扩建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建设项目,原则上不得采用公路运输。(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压减天然气公路运输,到2020年,基本实现天然气管道“镇镇通”。(牵头单位:市住建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经信局)

    2.着力控制柴油货车污染。(1)加速淘汰高排放、老旧柴油货车,2018年年底前,淘汰全部国二及以下车辆(包括“黄改绿”车辆),逾期不办理注销登记的,依法依规予以公告牌证作废。(牵头单位: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交通运输局)(2)落实国家柴油货车淘汰补贴政策,加快淘汰稀薄燃烧技术、“油改气”老旧燃气车辆和高排放、高污染的国三营运柴油货车,完成国家下达的国三营运柴油货车淘汰任务,对纳入淘汰范围的车辆,不予办理变更、检验及转移登记。(牵头单位: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环保局、市财政局)(3)加强国三营运柴油货车管控,对不达标排放的车辆,采取前处理或后处理等多种技术手段降低颗粒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推动车辆节能降耗、达标排放。同时,对采取后处理技术(DPF)手段的,配备实时排放监控装置,并与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联网,稳定达标的可免于上线排放检验。强化对已吊销道路运输证柴油货车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牵头单位: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4)2019年7月1日起,实施国六排放标准。推广使用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燃气汽车。(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5)严厉打击新生产销售机动车环保不达标行为。(牵头单位:市公安局、市环保局)(6)严厉打击排放检验机构检测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牵头单位: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环保局)(7)加强在用柴油货车联合执法检查,推进治超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加大对超限超载行为的监管力度,严格实施“一超四罚”,推进治超“非现场执法”。实施信用治超,对严重违法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8)构建“环保取证、公安处罚、交通维修”的联合监管执法模式。采取路面联合执法检查、黑烟抓拍、遥感抽测等方式,加大对道路行驶柴油货车检查力度。(牵头单位: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9)开展物流园区、工业园区、货物集散地、公共交通场站等车辆集中停放地,以及环卫、邮政、旅游、长途客运、物流和工矿企业等重点单位停放地抽测。2019年起,每年监督抽测执法和遥感非现场执法的柴油货车比例不低于柴油货车保有量的90%。(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公安局)(10)对超标排放的,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将超标车辆信息与公安、交通运输部门共享,由公安交警部门依法实施处罚。环保、交通部门建立I/M联合监督机制,对于环保排放检测不合格的,公安交警部门不予年检,交通运输部门不予年审。对于逾期未维修治理或尾气环保检验周期内三次以上监督抽测超标的,交通运输部门依法依规吊销营运车辆的道路运输证,对于问题严重的运输企业依法依规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牵头单位: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交通运输局)(11)强化柴油车用油品和尿素销售使用环节监管,开展车用柴油、燃气和尿素销售环节常态化监督检查、加油(气)站、油库、企业自备油库油(气)质量专项检查,实现加油站、油品仓储和批发企业监督检测年度全覆盖,对制售不合格油气行为一律依法从严快查快处,严禁运输企业储存使用非标油。开展整治打击“黑加油(气)站点”专项行动,加大宣传曝光力度,广泛发动群众举报黑加油(气)站点,一旦查处,全部依法取缔,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加油站、油品仓储和批发企业,监督检测要实现每年100%全覆盖。到2020年,车用油品、车用燃气和车用尿素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牵头单位:市经信局,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公安局、市安监局、市环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和渔业局、市建工局)(12)建立在用油品溯源机制,强化物流通道、施工工地、沿河港口等重点区域油品使用环节的质量检查,对使用不达标车用柴油(燃气)和尿素的,根据购油(气)发票和油品示踪剂追究销售者责任。将添加不合格尿素和油品、屏蔽和修改环保监控参数、屡罚屡犯的货车车主和司机,纳入不良信用体系。(牵头单位:市发改局,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环保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和渔业局、市公安局)(13)2019年1月1日起,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停止销售普通柴油和低于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尽快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舶用油标准并轨。(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14)提高在用柴油货车联合执法检查能力,在柴油货车通行主要路口设置环保、公安联合执法检查点,2018年年底前至少设置2处。(牵头单位:市环保局、市公安局)(15)增加冒黑烟抓拍系统数量,加密冒黑烟抓拍系统密度。(牵头单位:市公安局)(16)减少重污染期间柴油货车运输,建材、焦化、电力、化工、矿山等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重点用车企业以及沿河港口、城市物流配送企业,制定错峰运输方案。重污染期间,高排放、老旧柴油货车原则上禁止上路行驶。组织公安交警、交通运输、环保、安监、城市综合执法等部门,在货车通行主要道路、卡口,开展高频次的综合执法检查。(牵头单位: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3.着力提升公路运输效率。降低货车空驶率,利用“互联网+”高效物流等业态创新方式,深入推进道路货运无车承运人试点,促进供需匹配,逐步降低空驶率。配合推进省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动跨领域、跨运输方式、跨区域的物流信息互联互通。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利用交通运输大数据流量分析方法,设置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导向和方式。培养发展壮大现代物流运输主干企业,提升整体治理或换代的规模化效益。(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交通运输局)

    加快推进城市集约货运配送,优化城市货运和快递配送体系,在城市周边布局建设公共货运场站或快件处理中心,完善城市主要商业区、校园、社区等末端配送节点设施,引导企业发展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集约化组织方式。(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局)

    4.着力实施公路运输绿色化改造。将绿色低碳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融入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养护全过程,推广济东高速公路、青岛港、日照港等绿色交通试点、示范经验,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绿色提升工程;推进普通国省道沿线充电站(桩)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城际快充网络。(牵头单位:市发改局,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路局)促进交通用能清洁化,大力推广新能源、天然气(CNG/LNG)等节能环保运输工具。全市新增和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比例达到70%,普通出租车中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比例达到90%。凡是财政资金购买的公交车、公务用车及市政、环卫车辆优先采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覆盖。(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

    (二)增加铁路运输量

    大力提高多式联运货物运输量。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发展智慧交通,破解运输壁垒,解决多种运输方式衔接不通畅、标准不统一、布局不合理、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等问题,实现公路、水路铁路、邮政等相关部门信息系统对接。按照上级有关要求,依托铁路物流基地、公路港、内河港口等,推进多式联运型和干支衔接型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加快有利于多式联运发展的铁路物流基地、中小泊位等硬件设施建设。自2018年起,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10%。(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邮政局)

    发展铁路现代物流,整合优化既有铁路货场,打造成为铁路物流中心。建设城市绿色物流体系,支持利用城市现有铁路物流货场转型升级为城市配送中心。(牵头单位: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供销总社)

    五、调整农业投入结构

    通过充分发挥示范工程带动作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增加有机肥使用量和生产能力,推进农业投入结构优化调整。到2020年,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投入结构初步形成,科学用肥用药水平明显提升,化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用药量减少25%以上;全市商品有机肥使用量增加到4万吨以上。

    (一)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1.着力降低化肥使用量。结合我市实际,大力推广减肥增效技术,以设施蔬菜栽培集中区域为重点,加快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组织实施水肥一体化示范工程,通过配套建设滴灌设施,将施肥和灌溉同步进行、一体化管理。继续加大复合(混)肥、水溶性肥料、缓释肥施用比例,严格执行化肥等农业投入品质量标准。加快建设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生态农业,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对新型经营主体购买水肥一体化设备给予补贴。力争到2020年实现新增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6万亩,设施蔬菜和果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86,粮田达到0.65。(牵头单位:市农业局,责任单位:市水利和渔业局)

    强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全面实施耕地质量监测,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小麦、玉米、蔬菜、果树等各种作物全覆盖,提高化肥利用率。到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配方肥应用面积达到65万亩以上,化肥利用率达到35%。(牵头单位:市农业局)

    2.着力降低农药使用量。推进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普及,以高效低毒低残留低剂量农药替代高毒低效高残留高剂量农药。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以花生、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为重点,运用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措施,集成推广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组织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耕地质量提升计划农药残留治理等项目,带动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多渠道、多层次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培育绿色防控技术骨干,提高绿色防控技术普及率。严格执行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质量标准。(牵头单位:市农业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千方百计引导涉农企业、农民进入统防统治领域,尽可能利用相关的扶持、奖励政策,促使我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化服务组织尽快形成规模,在已有成功统防统治组织形式的基础上,在经费补贴、技术指导、宣传培训上给予倾斜,促其快速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服务组织。因地制宜推广高效大中型施药机械和植保无人机等现代植保机械,提高服务组织装备水平,提高喷洒农药对靶标物的精准性。充分发挥专业化统防统治效果好、效率高和绿色防控生态、环保、安全的优势,促进两者集成融合,不断提高绿色防控覆盖率。探索建立农业生产环境监测预警系统,构建现代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大力推广精准施药和科学用药技术,减少盲目用药、乱用药、滥用药。力争每年增加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10%以上,到2020年全市专业化统防统治全程承包服务面积达到40万亩;农药利用率达40%以上,高效施药机械使用达到8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局)

    严格控制剧毒高毒高风险农药使用,全面建立剧毒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加大禁限用高毒农药清查力度;扩大低毒生物农药补贴项目试点和实施范围,加速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减少高毒农药使用。(牵头单位:市农业局)

    3.着力提高农膜回收率。加快推进农膜回收综合利用工作。开展地膜污染防治示范工程,积极推广使用0.01mm以上标准地膜,开展地膜使用全回收、机械化免膜生产、消除土壤残留等试点,逐步建立废旧农膜回收体系,完善废旧农膜回收制度,到2020年全市废旧地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微灌材料和包装废弃物实现基本回收利用。(牵头单位:市农业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二)增加有机肥使用量

    1.大力提高有机肥替代化肥量。积极实施有机肥替代示范项目,争取列入国家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项目新增示范县,对项目示范区应用有机肥替代化肥主推技术给予补助,大力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减轻面源污染。广泛开展蔬菜、果树水溶肥料、缓控释肥应用试验示范,积极推广商品有机肥、生物肥、配方肥、果园种草和土壤调理剂。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做好改厕后续管护,增加有机肥供应。逐步建立农产品优质优价导向机制,鼓励使用有机肥。(牵头单位:市农业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住建局)

    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将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列为肥料使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业关键技术培训重点内容。同时将增施有机肥列入化肥减量增效、耕地质量提升等相关项目建设内容,扩大项目示范带动能力。(牵头单位:市农业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2.大力提升有机肥规模化生产能力。鼓励发展多种类型的农业有机废弃物收储和循环利用体系,探索建立收储利用长效机制。鼓励将秸秆或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利用后产物作为原料生产有机肥,提高秸秆肥料化利用水平。到2020年,全市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91%以上,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64%以上,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2%。采取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等政策措施,培育新主体、新业态、新产业,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有机肥产业发展。(牵头单位:市农业局,责任单位:市畜牧局、市财政局)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滕州市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推进“四减四增”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工作具体分别由刘涛、王次青、梁龙雨、李洪波同志牵头,对应由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局主抓。各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靠上抓,层层抓落实。同时,从环保、发改、经信、交通运输、农业、国土资源、水利和渔业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滕州市“四减四增”工作推进专班,负责统筹推进“四减四增”工作。市直各相关部门和各镇街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专项方案,细化各项任务到年度、到行业、到企业、到岗位。牵头部门要做好工作的指导、调度和协调,其他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强化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二)强化政策引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资金投入向“四减四增”行动倾斜,坚持投入同任务相匹配。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积极争取清洁取暖等重点项目的中央、省级、枣庄市财政支持。对符合国家规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及时申报可再生能源电价资金附加补助目录。严格落实铁路运输服务增值税税率调整等财税政策,积极争取适度降低铁路货运指导价。落实国家老旧公路运输车辆淘汰、新能源汽车推广财政补贴政策。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加大对有机肥、低毒生物农药使用、科学施肥服务的补贴力度;鼓励实施农牧循环建设工程,推进畜禽粪污全量化收集处理,形成农牧结合、生态循环格局;鼓励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扩大粪源有机肥使用。调整完善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秸秆回收、水肥一体化、残膜回收等高效机具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备实行敞开补贴。完善助力绿色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严格落实国家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等领域的税费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采暖等领域的信贷投放。继续对高污染、高耗能、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严格执行差别电价、阶梯电价、惩罚性电价政策,落实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计划)累进加价制度,通过差别化能源资源价格政策,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行居民用气、用水、用电阶梯价格制度,完善居民采暖用气阶梯价格政策,探索建立非居民用气季节性差价、峰谷价格、可中断价格等差别价格体系。完善建立市场化为主体的铁路货运定价机制,减少中间环节,推动铁路货物运输“一口价”服务制度。(牵头单位: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市税务局、市物价局、市金融办、人民银行滕州支行)

    (三)强化科技支撑。加强规划引导和行业准入(规范)管理,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降低产能改造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开展年度标准化奖励评审工作,激励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贯彻落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品技术标准,引领和规范相关领域生产和消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采取差别化的市场准入标准,逐步建立产品和技术标准循环递进机制。建立完善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监测体系,形成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加强货物运输多式联运技术研究。鼓励企业开展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高效低毒残留农药的研发,加快突破相关领域重大关键技术,积极争取国家、省、枣庄市科技计划相关专项支持。成立化肥农药减量技术指导小组,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推动建立全市肥效监测网络,完善肥料使用调查统计制度,及时、准确掌握肥料使用和效应评价数据。重点培养规模化生产基地、种粮大户、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技术骨干,提高科学用药水平。(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局、市环保局)

    (四)强化法治保障。加强对生态环保等方面文件立改解释工作,组织好对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为“四减四增”提供法治保障。加强对生态环保和节约资源等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工作,确保“四减四增”行动依法有序进行。要统筹处理好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压缩公路货运与保障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关系,把职工安置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科学制订风险化解预案,维护好社会稳定。督导相关企业根据国家、省、枣庄市有关规定制定职工安置方案和风险处置预案,主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促进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和帮扶困难人员就业等各项政策,做好社保关系接续和转移,按规定落实好社会保障待遇。加强职业介绍和技能培训,增强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牵头单位:市法制办,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局、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

    (五)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中国滕州网等媒体,深入宣传“四减四增”的重大意义、重大政策、重大行动、重大工程,及时报道新进展、新成效、新经验,调动全社会参与支持“四减四增”的积极性。强化信息公开,各相关部门要定期在网站上公布“四减四增”工作任务开展情况,接收社会监督。对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的企业和职工,对压缩道路运输经营的企业和车主,对城乡结合部和农村散煤用户等开展精准定位宣传,普及相关政策,争取企业和群众对结构调整的理解和支持。加强生态环保科普宣传,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生态环保意识。开展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的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科学施肥知识、绿色防控技术和科学用药知识,增强农民科学用肥和安全用药意识。普及节能环保知识和方法,宣传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引导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出行。开展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全民宣传行动,推动全社会形成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开展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各层面的专题培训,进一步强化“四减四增”意识和使命担当。(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信息化服务中心、滕州日报社、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文广新局、广播影视总台)

    (六)强化奖惩评估。根据本方案目标任务,制定评估实施细则,建立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推进“四减四增”监测指标体系,加强对本方案实施的动态评估。2021年,市委、市政府对方案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各镇街、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参考内容,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对评估考核实绩突出的,要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拖沓、履职不力、逾期未完成规定任务的,要采取通报批评、公开约谈、媒体曝光等措施,督促问题整治,并启动问责程序。(牵头单位:市纪委监委、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市考核办,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局、市环保局)

分享到: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主办:滕州市信息化服务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Webmaster@tengzhou.gov.cn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