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查询

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滕州专题

穿柳巡花啄新泥——荐读《梦里燃灯人》

时间:2017-09-06 来源:滕州日报

    《梦里燃灯人》是燕燕燕女士的一本散文集。沉吟作者的名字,眼前不时浮现三五只燕子在其间流连忘返,穿巡飞行。再读其“后记”,脑海里不禁冒出杜牧“旧时王谢堂前燕”的诗句,遂又自撰接句:“穿柳巡花啄新泥”,自信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本书的内容特点和艺术风采。

  独特的成长经历和特殊工作环境,作者对电影、传统戏曲、古典诗词等文艺作品情有独钟,成了《梦里燃灯人》主要取材对象。“梦中之影”各篇均是以电影、戏剧作品做素材,“梦中之人”不少篇目,也引入了诗文掌故、汉画像石以及瓷艺等,而生发成篇。本书作者将文艺作品作为“载体”,就是通过解读别人的“绮梦”,演绎自己的“新梦”,构建符合自己审美理想的“心灵家园“。

  实现上述目标,解读必须“出新”。为此,《梦里燃灯人》充分发挥散文随笔的优势,突破解读方式的单一性。“梦中之影”涉及的几十部中外影片,采取了鉴赏、述评、观感、解说等灵活多变于一体的表达方式,给人多种审美感受,尤其是赋予了许多新思维、新观念。像《摇晃的粉红钻戒》,说的是《色·戒》。一般观众对女主人公王佳芝的行为不解而耻之。然而,从人性的角度和人物性格逻辑出发,在那种特定环境下,作者写道,自己“也极有可能”作出“同样选择”。这种表示,非为惊世骇俗,是坦诚脱俗。然而,现实是冷酷的,王佳芝毕竟死在“情人”枪口下。人性被政治扭曲,但不会泯灭。故而文末回归易先生含泪盯着那只“摇晃的粉红钻戒”,正是编导给观众留下的一点“慈悲”,一点“温暖”。又如“梦中之人”中的《西王母》,将史料、传说、神话、考证等融为一体,把一个扑朔迷离、半神半人的片段事迹,演绎成一个浪漫又凄婉的完整的爱情故事,不仅是带有史诗色彩的文学,也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显然,从题目的确立、行文的开合,尤其是表达的新颖、见解的卓然,显示了女性作者敏锐的艺术慧眼、艺术视角和艺术悟性。在这些“二度创作”的作品里,既有浓缩的恩怨情仇,也有从古诗词、文史掌故和瓷器、汉画像石等艺术中解开的人生密码,古今中外、银幕上下、戏里戏外,以宽阔的文化视野和丰富的审美修养,左右逢源、开合有致地演绎着“梦中之梦”,此也当谓之“绮”也。在这些“绮梦”里,渗透着作者的价值取向和艺术认同,“爱”的天空光华明丽,让人“暖心”。在这里,真、善、美的诉求因假、恶、丑逃脱不了人性的宣判而得以舒展,就像小燕子在风雨过后穿柳巡花自由飞舞——笔者则是沿着小燕子飞翔一样的语言流向感受这个“绮梦”,一步步走进作者“心灵家园”的。

  《梦里燃灯人》的题材体裁并不新鲜,但看了一篇开头,眼睛就不愿离开,为其富有文采的纯净文学语言所吸引。全书洋洋几十万字,没有一个网络词汇的污染,没有一句流行俗语的混杂,没有一个低俗媚俗的脏字,无一字不熨帖,无一词不规范,就像小燕子的飞行一样,前进、上下、拐弯,无缝衔接,且姿态优雅,是一道美丽的轨迹和风景线。特别是古典词汇的点缀、古典句式和古典诗词的大量引用,为全书的行文和内容融进一种浑厚的古典雅致之美。其间,特别精彩的是分析男女感情纠葛,女性的情愫溢于言表。诸如,作者以寓意反差的排比句称赞“战火中的爱情,虽生不逢时,却是枪膛中流出的蜂蜜,废墟中绽放的鲜花,满目疮痍时又遇着的一片桃源”。在解析人物心理、再现人物形象时,淡化了人物的政治属性,摈弃了“阶级分析”的尖锐言辞,以人性化的语言揭示人物性格逻辑,回归文学的本相。对待所谓“反面人物”的行为,也是如此,见不到所谓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有的只是人物性格逻辑的冷静推判。即如《烂柯山》中的崔氏,几乎是“嫌贫爱富”的代名词,作者却依照“换位思考”的方式,既不责备崔氏“势利薄情”,也不埋怨朱买臣“不念旧情”;张才、杨四郎、陈世美等辈的“婚外恋”,本应受道德谴责,而作者举重若轻地称其为“走失的夫”,并因其客观原因轻易“走失”,“常令”她“这个看戏的人心中不忍”。甚至,对胡兰成之流的“情深情薄”行径,也只是取其文人身份而无奈的感叹,“世人拿这种人是没有办法的”。其实,作者不是不清楚上述戏剧人物“移情别恋”的主观责任和胡氏的斑斑劣迹,但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诉诸笔端,表现出的却是一种“不忍”,一种口念“阿弥陀佛”式的隐忍与慈悲,或谓之圆融,遇到意外,也不失常态。燕燕燕就是以这种文采蔚然、质地纯净、风韵典雅、感情柔美、笔锋圆融的语言演绎自己的“绮梦”,并在“绮梦”中不时闪现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慨、爱情体悟和艺术见地,正所谓“锦心绣口”,语自心出。此让人想起安徒生文学奖获得者曹文轩先生对中国文学要“走向庄重、雅致和风度”的呼吁,《梦里燃灯人》就让人感到了一种庄重、雅致和风度,一如看见从高门深院走出一位楚楚动人的大家闺秀,她拥有出众的文艺才气和脱俗的人生情志。至此,读者也许会问:“谁家新燕啄新泥”?这个名集三只燕子的作者何其人也?

  她出生、成长在滕州,祖籍却是江苏省沛县。燕家在当地也曾是画梁雕栋、深宅大院的名门望族。燕燕燕虽非是“旧时王谢堂前燕”,但今天这个“穿柳巡花啄新泥”的小燕子,至少堪称是功名之家兼书香门第的后代。家族的遗传基因,祖母教诲、父亲熏陶的成长经历,经典的文学、电影和传统戏剧的精神滋养,寂寞而又潜心的汉画像的研究工作环境,特别是南京大学中文系的系统学习,造就了燕燕“身为旧堂雏燕姿,胸蕴书香气自华”,文静、沉稳、自重之态,颇有淑女之风。父亲去世之后,她曾遵照父亲的遗愿,捧着父亲的遗像到祖籍寻找寄托乡愁的“精神家园”。当她跪倒在一处大院门前拜祖时,才发现:祖先留给后代安身立命的那座深宅大院,早就易主改用,面貌全非。其实,今天,燕燕燕完全可以自信地告慰祖父祖母——特别是告慰至亲至爱的父亲云峰先生,他们留在世上的独生孙女和女儿,已在《梦里燃灯人》广阔的文艺天地间,建起了自己的“心灵家园”,这“家园”并将继续拓展与完善。云峰先生和燕家先人们,尽可安享西天净土,笑看娑婆人间和那三五成群中一只穿巡衔泥作巢的小燕子也。

分享到:
关于我们|网站声明|隐私保护|回顾旧版|网站地图|服务条款|网站帮助|枣庄网警
Copyright @ 2000-2011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主办:滕州市信息化服务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Webmaster@tengzho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