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籍书画大家王学仲先生有诗云:“日日梦乡关,荆河绕漷湾。风光何处好,还是旧家山。”蓝天白云,古塔巍巍,荆水潺潺,芳草萋萋,这是每一个滕州人心中的家乡画卷。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董沂峰指出,要坚持抓发展与优生态并重的原则,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市产业结构偏重,生态环境脆弱,各级各部门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打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攻坚战,加快建设天蓝水碧的美丽滕州。
近年来,我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提升发展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围绕“水、气、林”做文章,坚持综合整治与保护建设同步推进,创新流域水污染防治模式,减少大气污染源排放,实施造林绿化重点工程,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十分显著。强化环境治理,PM2.5、PM10等四项污染物同比改善率和空气质量综合得分枣庄市排名“双第一”。强化节能减排,二氧化硫提前两年、COD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秀美荆河生态休闲长廊、小清河生态休闲长廊和全省首个PPP项目“城市新空间”开工建设;北辛植物园、龙泉植物园、弘道公园等一批公共休闲公园建成使用;高铁新区建设快速推进,南水北调续建配套调蓄水库(凤凰湖)等项目开工建设,“绿之城、水之乡、文之邦”的城市特色日益凸显。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国科普示范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全国妇幼健康示范县、全国十佳最具投资竞争力园区(高铁新区)、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省全域化旅游改革试点县……一批沉甸甸的荣誉收入囊中。良好生态需要持久维护,须臾懈怠即可能前功尽弃。新的一年,我们理应再接再厉,乘胜前进,确保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建设天蓝水碧的美丽滕州,必须持久推行生态文明观念。经济发展初期,各地几乎都是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甚至更要“绿水青山”,成了每一个区域主政者的理念和追求。当今滕州,绿色生态是最大的财富、最大的品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尽管滕州生态环境具有独特优势,山、河、湖、湿地齐全,但是滕州人口密度高,经济总量大,生态环境脆弱,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生态环境作为最稀缺的发展要素,把生态资源作为最大的比较优势,在领导干部中树立生态文明政绩观,在广大群众中倡导绿色生产生活观念,推动形成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
建设天蓝水碧的美丽滕州,必须打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攻坚战。生态建设同样需要规划先行。我市要在镇域特色化发展布局的基础上,依托滕州产业基础、自然条件,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划定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在推进生产绿色化上,实行能耗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完善节能、节水、节地、节矿倒逼机制,突出煤化工、水泥等重点产业的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在推进生活绿色化上,积极推进建筑节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全面推行电子政务、机关节能、无纸化办公,大力宣传绿色消费理念,推动形成节约低碳、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建设天蓝水碧的美丽滕州,抓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放眼“十三五”,将是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定格局之时,谁能抓住机遇做大做强城市,谁就能在中国发展进入城市社会主导阶段占得先机。滕州自古就是“九省通衢”,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有着天然优势。新一年,我们要以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总抓手,着力抓好城市扬尘、汽车尾气、工业废气、渣土运输、化工异味等专项治理,深入推进“煤改气”工程,全面构建“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突出抓好秀美荆河、城区增绿等重点绿化工程,加快实施新薛河、北沙河等人工湿地工程建设,抓住时机绿化造林,巩固和提升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创建成果,巩固和提升我市的生态优势,把滕州生态名片擦亮,使之成为滕州市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第一品牌、最具竞争力的第一优势,让人民群众分享“生态红利”,共享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