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市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使部分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就业。目前,55名就业困难人员已全部上岗。那么,工作后的他们对公益性岗位是否满意,生活有何改变?2月10日,记者走进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倾听他们的心声。
王艳华:“让我重拾生活信心”
【百姓故事】2月10日,在塔寺中路与解放路的交叉口处,佩戴反光背心的交通协管员王艳华手持小红旗,协助交警管理交通,指挥行人和非机动车遵章行走。
2010年对于王艳华来说是一段黑暗的日子。那一年她离婚了,独自抚养上初中的儿子,由于没有正式工作,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活,这样的生活状况让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艳华得知可以申请公益性岗位的消息,她就到姜屯人社所申请报名。经过资料审核、入户调查、现场面试、网上公示等程序后,今年1月份王艳华成为了一名交通协管员。“我已领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虽然只有1100余元,但是工作稳定,还能照顾孩子,对现在的生活我很知足。”说起现在的工作,王艳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上午10点,王艳华下班后,记者跟随她来到租住的房子,一张床、一张桌子、还有崭新的电暖气……屋内摆设简单,但干干净净。“天气冷,怕孩子冻着,领到工资后就买了一个电暖气。”王艳华说,现在相对稳定的生活,与市政府和人社局领导给予我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数字民生】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将“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残疾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纳入管理,为有就业愿望的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2014年,我市帮扶728名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发放社保、岗位补贴1318万元,登记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动态消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