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阳镇党委书记 李洪波 龙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杨峰
灵羊捷足登龙阳,骏马奋蹄奔未来。在此辞别旧岁,喜迎新春之际,我们谨代表龙阳镇党委、政府和全镇七万人民,向全市人民拜年!祝全市人民和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龙阳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各界朋友新年愉快、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龙山龙湖两拱首,“城市花园”展新容。过去的一年,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龙阳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镇人民,迎难而上,奋力开拓:这一年,山水旅游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旅游重点项目持续推进;这一年,品牌农业基础更加牢固,增产增效增收齐头并进;这一年,龙阳镇村面貌有了新改观,“城市花园”更加宜人;这一年,“飞地经济”新发展,“绿色工业”发展稳步前进;这一年,民生实事掀起了新的热潮,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热情关心、鼎力支持的结果,凝聚着7.1万龙阳党员干部群众智慧、汗水和无私奉献。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杆,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一定再接再厉,团结和带领龙阳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扎实苦干,努力为创造龙阳更加辉煌的明天做出更大的贡献!
再次对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老乡一直以来对龙阳发展建设的支持表示感谢!恳请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关注龙阳的事业、倾力龙阳的发展!诚邀大家常来龙阳观山品水、度假休闲!
马驰原野繁花毛,羊跃神州事业兴。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龙阳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的一年。也是我们凝心聚力、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大办实事的一年;更是夯实基础、积蓄能量、增添潜力、蓄势待发的一年。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推进全域城镇化、镇域特色化等战略要求,牢牢把握以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为主的发展定位,着力发挥区位优越、山水优美、农业优质三大优势,全力推进“山水旅游、品牌农业、城市花园、绿色工业”四项建设,“‘融城’发展、生态崛起”迈出坚实步伐。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7.9亿元,增长10.9%;地方财政收入5314.6万元,增长3.15%;完成项目投资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3821元,增长14.99%,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认可,全镇呈现出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的良好局面,被评为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好客山东最美村镇”、山东省“一镇一业示范镇”。
一、强抓龙头带动,文化旅游服务业快速发展。用好最靠近城区的“双龙拱首”、“湖山相连”山水生态资源,切实抓好了龙山、龙湖两大龙头和“龙阳果香”一大片区建设。 一是龙头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连续两届代表枣庄市在省文博会上签约项目,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招商重大突破。目前,投资36亿元的鲁班文创园规划展览馆投入使用,企业独栋园区19栋办公楼全部封顶,正在进行墙体建设,文创大厦已通过图审。投资36亿元的翰苑农庄生态示范园已完成土地流转、水利设施配套,完成部分高档苗木栽植。龙山风景区引入了山东善者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的龙山善者文化产业园,将项目整合优化弥陀村、龙泉寺修复等工程,打造古建筑文化遗产和寺庙文化胜地。目前已完成三面观音及配套工程和大雄宝殿基础,正在抓紧进行开光准备。二是不断丰富乡村旅游项目。先后举办了二月二登山活动、龙阳民俗文化旅游节、青年登山节登山比赛、环龙山龙湖自行车赛等一系列活动,实施了龙门山庄、金蟾湖庄园、裕龙香草园改扩建工程,完成乡村旅游经营户“改厨改厕”工程15家,逐步把龙阳旅游区打造成为了市民近郊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三是着力优化旅游环境。在龙山龙湖之间,完成生态林补植2000余亩,投资400余万元的龙山山体修复工程和省级森林公园创建工作也已经启动。
二、做强优势产业,品牌农业基础更加牢固。推动联合发展,强化品牌创建。充分发挥农产品物流联盟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强化以“农户+合作社+物流联盟(龙头企业)”为主要合作方式的经营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建设。采取基地检测点跟踪检测,检测中心随时抽检相结合方式,完成马铃薯、樱桃、桃等农产品检测1000余例,建成了较为全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力加快品牌创建,“龙阳绿萝卜”国家地理商标认证已完成省级初审。一是壮大规模经营,培育专业合作社集群。在北部丘陵、山区,大力推进林果产业发展,通过加快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农民流转零散土地、实施规模经营,累计流转土地1.6万亩,其中新增流转3000亩,全部实现了大户集中经营,培育出了班墨家庭农场等一批新型示范项目。同时,稳步推进特色养殖发展,实施了谷堆石生态养殖等项目,累计建成规模化养殖小区63处,形成了腾龙养殖场、王龙养殖场等一批国家、省和两级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多次代表我市迎接省、部产品质量安全检查。以此为基础,引导大户创建合作社,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北部环山沿路地区已成立俊桃果蔬、龙岭林海、鸿丰樱桃、龙海养殖等农民专业合作社27家,发展社员2300余名,形成了旅游路沿线专业合作社集群,实现规模经营与合作经营紧密衔接。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水利配套。在上司、顾庙、龙山屯等区域实施了投资1302万元的龙河以北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配套和改善了3万余亩耕地农田水利设施。同时,还实施了投资375万元的水库移民工程,130万元的龙山九支渠改造项目,投资23万元的塘坝加固工程。
三、强化基础配套,推进一体化建设,为扮靓“城市花园”奠定新基础。抓牢中心城区实施“4+5”融合发展的历史机遇,瞄准全面建设城市生态功能区、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实现镇村环境进一步改善。已投资建成的垃圾中转站、配备的转运车辆以及已在各村配置的转运箱体继续加强推广和应用,继续做好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全镇每日清运垃圾20多吨,既美化了环境,杜绝了二次污染,又提高了车载效率,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彻底改变了垃圾围村现象;完成龙山龙湖连接线、农业结构调整示范线、冯庄至西南岭、上司至冯庄等一批道路工程,全年累计硬化村际道路53公里。全力推进农村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建设,全镇文明幸福村、沼气示范村、太阳能示范村已达到36个。
四、发展“飞地经济”,做强企业品牌,为发展“绿色工业”开拓新道路。全力推进工业项目进园,生态项目落龙阳入镇。在市经济开发区、食品工业园相继实施了投资1亿元的华宝卫生制品二期扩建项目,投资8000万元的北大仓面粉厂新“东谷”生产线、投资11亿元的吉路尔轮胎年产600万套半钢和240万套全钢子午线汽车轮胎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全年完成境外工业项目投资3.6亿元。在镇域内着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技术改造项目9个、技术创新项目5个,实施了国龙童车、新大川机床两个枣庄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5.2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新大川机床、国龙童车获得进出口许可证,“吉路尔”轮胎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五、重抓民生实事,努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一是坚持投入向民生工程倾斜,已完成上司幼儿园、中心小学、顾庙小学综合楼和中心幼儿园教学楼主体建设,启动了投资730万元的张堂小学、南岭小学、冯庄小学、龙阳中学4处综合楼新建改造和中心小学、史村小学等9处食堂、厕所改造工程,全镇所有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二是坚持力量向为民办事集中。在年初就组织各村依据实际拿出为民办实事具体计划,并建立专项督查机制,强化督导落实。年初制定街巷硬化、安装路灯、打井架桥等具体实事161件,各村采取发挥帮包单位、上级派驻“第一书记”协调作用,通过寻求在外成功人士支援,发动群众筹款自建等方式,已累计完成157件。三是坚持不断提高保障救济水平。全镇6万余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6300人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10700多人领取养老保险金;开展了“慈善助学圆梦行动”,对镇内21名生活困难大学生进行了救助;已发放高龄补贴、五保津贴共60万余元;抓好了农村低保入户复核,民政工作人员、村两委人员直系亲属低保排查,确保了低保资金真正发放到最需要的人手中。四是坚持同步推进各项建设。加强治安防范,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抓好安全生产检查监管,保持了社会稳定的大好形势。武装、工青妇、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等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均有了新的进步。
辞旧岁,跃新年。展望2015年,我们有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有新的标杆、新的希望。我们将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抢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山东省推进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我市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等历史机遇,以全面落实各项改革措施为新的驱动力,着力突出自身特色,做强优势,增强经济活力,加快和谐发展。主要将重抓以下重点:
一、以加快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带动“山水旅游”开发再提速。着力破解鲁班文化创意产业园用地瓶颈,加快推动项目建设,实现一期工程主体工程完工;进一步抓好龙山风景区资源整合,加快龙山善者文化产业园建设,形成更加优美的景观效果、更加丰富的人文内涵、更加配套的接待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翰苑农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尽快完成项目规划、立项,争取年内完成一期工程建设。通过一批旅游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带动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形成山水相依、项目相连,全面推进的旅游开发大格局。
二、以深化经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打造长盛不衰的农业品牌。圆满完成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确权发证任务,推动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扩大规模经营。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抓牢农业投入品使用、田间生产管理、上市质量检测三大环节,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信誉度。抓好总投资3600万元的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现农业生产环境再改善。
三、以构建更加宜人生态环境为重点,推进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坚持良好生态是发展之基,抓好生态防护林、特色经济林、沿路通道林、各村围村林四大造林工程建设,实现宜林则林、宜果则果,打造花香飘逸、绿荫满眼的城市生态屏障;坚持宜居环境是安居之本,深化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进一步规范和提升环卫一体化管理水平,推进文明幸福村、美丽乡村建设。
四、以推动企业提质增效为重点,实现“绿化工业”良性增长。继续抓好入园项目建设,推动企业管理和技术革新,提供优良的企业发展服务,维护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
五、以全力服务民生为重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努力做到过程更规范、服务更简便,把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和国家惠农强农政策落到实处,把各项救助救济政策送到困难群众家中。